怎样教养孩童
我和妻子茱莉亚(Julia)已经为人父母近20年,我们育有五个孩子,年龄在8岁到19岁之间。虽然在我们称之为家的地方,忙碌又经常混乱,但朱莉娅和我经历并拥有一种深层的平安。
多年前,我们逐渐认识到:我们的孩子最终成为怎样的人并非我们所能控制,正确且有智慧的做法乃是尽我们所能帮助他们持守信仰到底。我们不是对他们长大后成为什么样的人负责,而是对他们成长的家庭环境负责。当我们专注于神给我们当前的呼召,而不是试图抓住没保证的结果时,作为父母,我们得到了极大的平安。
虽然已经过了将近15年,但我仍清晰记得这个观念的转变怎样扭转了我们谈论家庭生活的方式。我们的对话迅速从孩子没有做到的事情(过去我们曾经非常在意这点)转移到我们作为父母能做的诸多事情上。这可能听起来有点傻,但我们的育儿讨论终于开始更多地转向父母本身了!
除了改变我们的谈话方式外,这个新的看见更使我们的育儿方式发生了意义重大的转变。在对我们的家庭环境做了一个诚实的评估后,我们清晰地看到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搜集了圣经中关于养育子女或和家庭相关的经文,决定以《箴言》22章6节作为我们的起点:
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
三个微妙、意义重大的转变
虽然这节经文我们很熟悉,但是我们不一定真明白其真义。事实上,如果按照我们为人父母的方式来翻译这节经文,它的意思可能会是这样:“直接告诉孩子他不当行的道,明天他就会听从了。”如果这对你来说很熟悉,我有个好消息告诉你:还有一条更好的路。我们现在所经历的内心平安,与我们在教养孩童上所做的三个转变息息相关:
- 教养,而不是说教
- 当行,而不是不当行
- 到老,而不是年幼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希伯来原文有些含糊不清,但这三个转变并不局限于这节经文。父母们应该坦然接受呼召,以长远的目光来教养我们的孩子走当行的路,因为这些是已经确立的圣经主题,支持的经文远超这节经文。我们恰巧喜爱《箴言》22章6节(至少是ESV版的),是因为它美好而简洁地表达了这三个明智的转变。
教养,而不是说教
我们为人父母的第一个转变是欣然接受自己身为训导者的角色,而不仅仅是说教者。我们说教的腔调在我们的唠叨中显而易见:“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或者“别让我再说一遍。”
准确地说,我们确实反复告诉他们同一件事。但我们改变的是对这些时刻的回应方式。作为说教者,我们常因他们不留心听讲而被激怒;但作为训导者,我们学会了持之以恒,寻找创造性的方式去激发他们的心思意念。我们发现,孩子大多数行为(不是全部,但绝对是大多数)很快被我们贴上不听话或无动于衷的标签,但只要训导师多一点的努力,这些行为就会有很大改变。
作为基督徒父母,这种教养的观念可能看起来有点新奇,但实际上它早已透过耶稣的生活和事工,被稳固地建立起来了。例如,想想耶稣教导门徒祷告的例子。他没有只是告诉他们“去祷告吧”,然后在他们不祷告时再三责难他们。相反,这位大教师示范了祷告的生活,教导他们为什么要祷告,向他们展示如何祷告,然后设法让他们持续祷告。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也以这种教养的文化来取代说教的文化,我们的家庭将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这一转变所带来的结果,就是我们从多数被动地回应孩子,变成了更多地主动引导孩子。更重要的是,我们定意不在我们没有教育过的事情上管教孩子。无可否认,这个决定有时会在公共场合让我们陷入尴尬的境地。当觉察到孩子的不当言行时,我们目瞪口呆,面面相觑,仿佛彼此对问:“我们怎么从来没有在家里教过他们这个!”尽管如此,当我们把重心转移到教养上时,我们给孩子的潜在信息非常明确:在你们走向成熟的路上,我们会陪伴和支持你们。
当行,而不是不当行
蹒跚学步的孩子刚学会的一个词是“不”,这并不足为奇。然而可悲的是,许多家庭中的父母仍以反复告诉孩子“不能做什么”为主要的养育方式。我曾多次与成年子女的父亲坐在一起,他们泪流满面地哀叹自己孩子的决定,说:“我真的不明白;他们原本从小就知道什么是不当行的。”可惜的是,根据使徒保罗所说,单单用大量令人深刻的诸多“不能做”规条来装备我们的孩子,并不足以让他们为未来做好准备。
“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的异象远大于语义本身。这种教养方式,反映了我们天父的心,这可以追溯到伊甸园。与我们所记得的事实相反,神的第一句话不是“(惟有园当中那棵树上的果子)你们不可吃”。在神给出这个攸关生死的“不”之前,他首先给出了一个更大的“可以”:“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我们的父清楚地指明我们当行的道,所以当他说“不”时(他确实说了),我们就可以确信这是为了存留我们的生命,而不是阻止我们得生命。
有意识地将眼目定睛在积极的愿景上,这一微妙的转变让我们确立了一个大家庭的价值观:“布拉德纳(Bradner)家庭宣言”。我们的宣言(见下文)强调了我们作为一个家庭致力于追求的七种价值观。有了这些价值观的建立和宣扬,我们欣然接受自己作为主要训导者的角色,并不断地寻求各种方式示范、教导和庆祝这个家庭所活出我们所宣信的。16年后的今天,我们可以证实的是,为家庭的正面肯定(Yes)付出精力和努力,比不断对孩子们说“不”(No)要令人欢喜愉悦的多。
到老,而不是年幼
最后一个转变出现在第6节的最后部分:“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把孩子想象成成年人,能帮助我们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从长计议。它能防止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赢得了今天的小战争,却输掉了整场战争。我们期望以这样的方式养育我们的孩子:当他们不再需要我们的时候,仍然愿意与我们保持紧密关系。
养育子女的过程可能长达几十年,但起点始于我们的孩子年幼时。我们不想等到他们离开家时,才创造一个他们愿意回家的环境。这个愿望影响了我们对他们说话的方式——特别是我们最想让他们听见和最不想让他们听见的话。如果我们的孩子听见我们说,“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我们希望接下去的是这样的话:“……我有多爱你,能做你的父母是我的荣幸。”这些是我们最想让他们听到的话。
有人读到这里可能会得出结论,认为我们采用的是某种朋友型亲子关系。不,我们没有忘记我们的权柄以及去纠正和规劝的责任。我们有意将自己定位在这个终身事工上。亨利•德拉蒙德(Henry Drummond)精妙地捕捉了这个长远的视角:“你会发现,影响你的人是那些相信你的人。”
养育孩子的漫长过程,也决定了我们最不想让他们听见的话。虽然给出一个快速的回应,比如“这不是我们相信/认为/在这个家里该做的事情”,在那一刻可能会为我们省下几分钟的时间,但从长远来看,它会夺去父母的教养权。如果孩子们总是被告知应该如何思考和该相信什么,没有经历过深思熟虑的交谈,他们最终会停止参与这类话题的讨论。虽然基督徒父母有权教导什么是正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像愚昧人一样,“不喜爱明哲,只喜爱显露心意”。
“我很想听听你为什么会这么想”,这种对话在当下可能占据更多时间,但多年之后它会结出丰硕的果实。我非常确定,现今我们已经成年的孩子会更加重视我们的想法和观点,是因为他们是在一个重视他们的想法和观点的家庭中长大。
我们最好的投资
回首过往,我们几乎无法量化这三次教养转变所带来的影响,但其诚然是巨大的。为人父母很难,为人子女也很难。与其为孩子长大后成为什么样的人而焦虑不安,倒不如让我们现在就全力以赴,为他们创造一个敬畏神、使人得生命的环境。有时候,最具变革性、最持久的成果源于一些观念的微妙转变。
布拉德纳家庭信条(2006年版)
我们荣耀神。
每个人都至关重要。
我们满心感恩。
我们不发怨言。
你需要我的帮助吗?
我们全力以赴。
让我们欢庆吧!
————————————————
作者:Matt Bradner 翻译:Carol 编辑校对:小伴 来源:DesiringGod.com
推荐广受好评的《亲子的艺术》视频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