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
路加福音18:1-8
耶稣设一个比喻,是要人常常祷告,不可灰心。说:“某城里有一个官,不惧怕神,也不尊重世人。那城里有个寡妇,常到他那里,说:‘我有一个对头,求你给我伸冤。’他多日不准。后来心里说:‘我虽不惧怕神,也不尊重世人;只因这寡妇烦扰我,我就给她伸冤吧,免得她常来缠磨我!’”主说:“你们听这不义之官所说的话。神的选民昼夜呼吁他,他纵然为他们忍了多时,岂不终久给他们伸冤吗?我告诉你们:要快快地给他们伸冤了。然而人子来的时候,遇得见世上有信德吗?”
弟兄姐妹平安,感谢主能和大家分享主耶稣所作的比喻,今天我们分享的是记载在路加福音18章⅛节的寡妇和不义之官的比喻。
【纲要】
一:设比喻的目的
二:比喻中的人物
三:主耶稣的感叹
一:设比喻的目的
在之前介绍比喻时我们曾提到,比喻通常情况下只有一个核心教导,这个核心教导也就是主耶稣设比喻的目的。而在这个比喻的开头,经文就已经开门见山的告诉了我们主耶稣设这个比喻的目的——是要人“常常祷告,不可灰心。”
我在预备这篇信息的时候在想,为什么主耶稣要专门设一个比喻,用来教导我们“常常祷告,不可灰心”呢?
我想,或许是因为我们“常常灰心,不愿祷告”的缘故吧,因此主耶稣用这个比喻提醒我们祷告的重要性,也用这个比喻来调整我们对于祷告的态度。
【祷告的重要性】
主耶稣的教导以及榜样
祷告非常重要,以至于耶稣没有建议我们祷告,而是直接命令我们祷告:
【太26:41】总要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
【路22:46】你们为什么睡觉呢?起来祷告!免得入了迷惑。
并且祂为我们在祷告的功课上做了美好的榜样:
【可1:35】天未亮的时候,耶稣起来,到旷野地方去,在那里祷告。
【可6:46】他既辞别了他们,就往山上去祷告。
【可14:32】耶稣对门徒说:“你们坐在这里,等我祷告。”
【可14:39】耶稣又去祷告…
使徒的教导以及榜样
使徒保罗也曾在写给提摩太的教牧书信中嘱咐提摩太:
【提前2:⅓】我劝你第一要为万人恳求、祷告、代求、祝谢,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该如此,使我们可以敬虔、端正、平安无事地度日。这是好的,在 神我们救主面前可蒙悦纳。
保罗视祷告为第一要紧的,因为侍奉的方向和侍奉的能力都从祷告中来。
彼得也教导说:万物的结局近了,所以你们要谨慎自守,警醒祷告。【彼前4:7】祷告,是我们面对末后时代的态度。
我们透过圣经记载可以看到,使徒们都有很好的祷告生活:
【徒10:9】第二天,他们行路将近那城,彼得约在午正上房顶去祷告。
【徒20:36】保罗说完了这话,就跪下同众人祷告。
【西1:3】我们感谢 神、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常常为你们祷告,
【帖前1:2】我们为你们众人常常感谢 神,祷告的时候提到你们。
信仰前辈的教导以及榜样
历世历代被上帝重用的众仆人,也都极为看重祷告:
神把乐园里最甜美的花赐给屈膝的子民,祷告是天堂的门——托马斯布鲁克斯
如果有一天我忽略了祷告,我将失去信心之火——马丁路德
每当我走投无路,深觉自己的智慧和才干,都不足以帮助我度过难关时,唯一能作的,就是屈膝祷告——林肯
愿基督再临时,我正在祷告或讲道——奥古斯丁
祷告加忍耐加信心,就绝不失望。——牛顿
祷告是寄往天堂的书信,寻求主的,绝不落空——罗伯特彭斯
愿以祷告作为早晨的开门之钥,夜晚的关门之闩——亨利马太
马丁·路德把祷告当做重中之重,他有一句广为人知的话:我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所以我每天如果不花三小时祷告,便应付不了。
我们生在末后时代的人是何等有福,因为在我们前面有太多信心上的伟人成为我们美好的榜样,他们如同云彩一样围绕着我们,激励我们加入祷告者的行列。
我们应该将这个比喻的目的视为我们祷告的八字箴言——常常祷告,不可灰心。这个教导有两方面的重点,一是常常,是指让祷告成为我们的习惯;一是不可灰心,是指祷告时要带着活泼的盼望。
二:比喻中的人物
在这个比喻中出现了两个人物,一个是不义的官,一个是乞求伸冤的寡妇。
圣经用十个字来描写这个官的为人,圣经形容他为“不惧怕神,也不尊重世人”,这个人真的很糟糕,因为从十诫来看,他完全违背了上帝的心意。十诫前四条教导我们要敬畏上帝,他却不惧怕神;十诫后六诫教导我们要爱人如己,他却不尊重世人。
我们想,一个既不敬畏上帝,又不尊重世人的人,他会有多在乎公义呢?完全不在乎。
于是,他面对寡妇伸冤的请求,多日不准,因为他虽在上掌权,但却一点没把寡妇放在眼里。
另一个人物是寡妇,她承受冤屈,想要通过乞求讨回公道。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圣经中寡妇往往是弱势权利的代名词,因为她们失去了丈夫的保护,因此也是上帝格外呵护和保守的对象:
【申24:19】“你在田间收割庄稼,若忘下一捆,不可回去再取,要留给寄居的与孤儿寡妇。这样,耶和华你 神必在你手里所办的一切事上赐福与你。
【申27:19】“‘向寄居的和孤儿寡妇屈枉正直的,必受咒诅!’百姓都要说:‘阿们!’
【出22:22/23】不可苦待寡妇和孤儿。若是苦待他们一点,他们向我一哀求,我总要听他们的哀声。
这里的寡妇同样如此无依无靠,她没有人脉可以向不义的官求情,也没有足够多的钱财可以贿赂不义的官为她伸冤,她明知道这个官如此的不义,但她没有别的办法,所以还是不灰心的一直来求。在这里,我们可以说,寡妇可能什么都没有,但她唯一所拥有的,就是恒心,这是她生命中宝贵的执着,她的祈求永远带着盼望。
这也是上帝希望我们所具备的品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紧急关头,当盟军法国被德国打败之后,英国展开了敦刻尔克大撤退,这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军事撤退行动。在撤退后,丘吉尔提醒他的人民“战争不是靠撤退打赢的。”随后又作出了他在二战中最鼓舞人心的一段演说:丘吉尔召聚他的人民,说:“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展开战斗,我们将在海洋展开战斗,我们将以越来越大的信心和越来越强的力量在空中展开战斗,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本土,我们将在海滩展开战斗,我们将在敌人的登陆点展开战斗,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展开战斗,我们将在山区展开战斗,我们绝不投降,我们将战斗到底。”
他又在1941年10月29日,母校剑桥大学的毕业典礼时发表了或许是人类历史上最为短小却充满力量的一段演讲。丘吉尔在欢呼和注视中登台,以其独特的方式语重心长的对学生们了四个字:“Never, never, never, never give up!(永远,永远,永远,永远不要放弃)”随即下台结束演讲。
丘吉尔试图在身处战火的学生身上灌输一种在困难、逼迫、及可能失败的时候坚持不懈的精神,他是在呼吁他的人民忠诚到底,在艰难时刻,不该胆怯,也不该陷入绝望。
在不义的官的比喻中,主耶稣也在呼吁祂的子民,呼吁他们忠心,在困难时期也不要放弃。我们作为祂的子民,将祷告到底,我们将在教会里祷告,我们将在孩子床边祷告,我们将在办公室祷告,什么时候遇到困难,我们什么时候就随时祷告,我们将祷告到底。
当寡妇带着自己的冤屈,一连多日来祈求不义之官的时候,不义之官竟开始为她伸冤。为什么?是因为良心发现吗,是因为收受贿赂吗,是因为上级授意吗?都不是,是因为寡妇的恒心。圣经说,不义的官在为寡妇伸冤前自己心里思想说:“我虽不惧怕神,也不尊重世人,只因这寡妇烦扰我,我就给她伸冤吧,免得她常来缠磨我。”
通过经文我们可以发现,不义之官的本性一点没有变化,他还是如此的不惧怕神,不尊重世人。他为寡妇伸冤的原因是因为害怕寡妇的缠磨。缠磨原文的解释很有意思,原文的意思是“眼圈打黑,击中脸上;(一直扰乱)拖垮”的意思,寡妇一直的祈求给他带来了一种非常不好的感受,于是才为她伸冤,即使他还是如此不在乎她。
然后耶稣说:“你们听这不义之官所说的话。神的选民昼夜呼吁他,他纵然为他们忍了多时,岂不终久给他们伸冤吗?我告诉你们:要快快地给他们伸冤了”(7-8节)。在这里耶稣将神的百姓比作无依无靠受冤屈的寡妇,另外将神和不义的官做了对比(不是类比,是对比),借此提醒我们要相信上帝是一位垂听祂子民祷告的上帝。
因为就连不义的官都听寡妇不灰心的祈求,那更何况我们的上帝呢,祂不是不义的官,事实上祂是最公义的官,并且祂爱属祂的人。故此,我们不该气馁,不该丧失信心,因为我们所侍奉的是一位聆听我们、顾念我们的神,我们应当带着活泼的盼望在祂面前祈求。
或许我们会问,既然无所不知又爱我们的到底的上帝知道我们要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我们祷告,就好像索尔仁尼琴的那句名言:“我们知道他们在说谎,他们也知道他们在说谎,他们知道我们知道他们在说谎,我们也知道他们知道我们知道他们在说谎,但是他们依然在说谎。”这句话用在祷告上就是“上帝知道我们为了什么祷告,我们知道上帝知道我们为了什么祷告,上帝知道我们知道上帝知道我们为了什么祷告,上帝为什么还要我们祷告?”
我想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其实我们有时候不一定知道我们生命最真实的需要是什么,上帝要藉着祷告一点点显明祂在我们身上的心意和带领,因为祷告不是对上帝的操控,要什么有什么,而是寻求并顺服上帝的带领,否则基督教就是换了一个名字的佛教而已;二是上帝往往藉着祷告来改变人,藉着人的改变再去改变事情,这是上帝经常做事的次序;三是藉着祷告预备我们,等候成熟的时机,并在过程中经历神的大能。
所以,虽然主知道,我们仍然要祷告,因为主知道我们,我们也要藉着祷告知道主。
三:主耶稣的感叹
耶稣是这样结束这个比喻的,耶稣说:然而人子来的时候,遇得见世上有信德吗?”(路加福音18:8)。信德的意思就是信心,耶稣的意思是,当他得国降临的时候,能遇得见世界上有信心吗,什么样的信心?常常祷告,不灰心的信心。我们的主耶稣能否在祂的教会中找到这样的信心呢?现在,我们的主耶稣能否在我们的教会里找到这样的信心呢?我们是不是一个常常祷告,并且不灰心的人?我们愿不愿意成长为一个常常祷告不灰心的人?
愿信实的主,保守我们可以常常在祂面前不灰心的祈求,上帝看这样的祈求为生命的美德,愿主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