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
(马太福音25:14-30 和合本)
14“天国又好比一个人要往外国去,就叫了仆人来,把他的家业交给他们,
15按着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一个给了五千,一个给了二千,一个给了一千,就往外国去了。
16那领五千的随即拿去做买卖,另外赚了五千;
17那领二千的也照样另赚了二千;
18但那领一千的去掘开地,把主人的银子埋藏了。
19过了许久,那些仆人的主人来了,和他们算账。
20那领五千银子的又带着那另外的五千来,说:‘主啊,你交给我五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五千。’
21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22那领二千的也来,说:‘主啊,你交给我二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二千。’
23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24那领一千的也来,说:‘主啊,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
25我就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银子埋藏在地里。请看,你的原银子在这里。’
26主人回答说:‘你这又恶又懒的仆人,你既知道我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
27就当把我的银子放给兑换银钱的人,到我来的时候,可以连本带利收回。
28夺过他这一千来,给那有一万的。
29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30把这无用的仆人丢在外面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弟兄姐妹平安,感谢主能和大家分享上帝的话语,今天我们分享的是记载在马太福音25:14-30按才受托的比喻。
比喻的背景
马太福音24、25两章经文所记载的是主耶稣离开世界前非常重要的一段讲论,因为讲论的地方是在橄榄山(太24:3),所以传统上称这段讲论为:橄榄山讲论,主题是世界的末了,对象则是门徒。橄榄山的讲论可以分成两大部分——24章1-44节记载了世界末了的预兆;24章45-25章46则记载了主教导他的门徒该如何为主再来做好准备。
主耶稣在24章的结尾提醒门徒,他再来的日子、时辰没有人知道,他的再来是具有突发性的,所以身为主的门徒要积极的为主的再来做好准备,成为忠心、有见识的管家。那什么样的管家才是忠心有见识的管家呢?为了更具体的进行说明,主耶稣在马太福音25章列举了三个比喻,从三个不同的角度阐释了忠心管家应该具备的的生命素养。这三个比喻分别是“十童女的比喻”、“按才受托的比喻”以及“绵羊山羊的比喻”,它们分别从心志上的预备——警醒等候、工作上的预备——善用恩赐、生活上的预备——充满爱心,对门徒做出了提醒。
这三方面的提醒是至关重要的,为什么?因为主耶稣即将被交给人,钉在十字架上(26:2),当他藉着受死、复活完成他在地上的工作后,就会回到天上,将地上的工作交给他的众门徒。当门徒领受了这么重要的托付,如果他们既不警醒等候反而沉睡,又不善用恩赐反而埋藏,也不彼此相爱反而冷漠的话,上帝的产业(更是上帝的家)——怎么能得到好的管理和发展。如果领受上帝托付的仆人都是如此不忠心并且没有见识的话,我们可以试想,用不了几代人,教会就会从地上消失,也不会再有人传扬主的名,好像主耶稣未曾来过这个世界一般。
因此,这三个比喻对于作主门徒的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提醒,我们可以借此来衡量自己在主面前是否忠心、有见识。
接下来我们分享这三个比喻中的第二个,也是主耶稣所作的比喻中最长的一个——按才受托的比喻。
在比喻的第一节说:“天国又好比一个人要往外国去”。这句话所隐藏的含义乃是主耶稣基督即将离世归父。这一层含义同样出现在“十童女”与“绵羊山羊”的比喻中,“离开”“归来”与“审判”是这三个比喻共同的特点:在十童女的比喻中,耶稣是“离开”的新郎,但新郎的离开是暂时的,有一天他还要回来;在按才受托的比喻中,耶稣是“离开”的家主,家主的离开同样是暂时的,有一天他还要回来;在绵羊山羊的比喻中,耶稣是“离开”的人子,有一天他要在荣耀中回来,带着大能的审判权柄。我们目前所处的阶段正是主耶稣离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我们要做的就是积极的等候,做忠心、良善、有见识的好管家。
一:产业的分配
在按才受托的比喻中,即将离开的家主把仆人们叫了来,按着个人的才干分给他们不同的家业,有5000两的,有2000两的,有1000两的,让他们共同管理经营。当家主按才受托时,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注意——
第一:家业的管理是每个仆人都有份的,不会因为能力小而与产业的管理无份,经营主人的家业是每个仆人的责任,而不只是个别人的责任。因为虽然领受的责任和托付不同,但他们服侍的却是同样一位主。就像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2:4/6说的:“恩赐原有分别,圣灵却是一位;职事也有分别,主却是一位;功用也有分别,神却是一位,在众人里面运行一切的事。”我们切记要在我们的能力范围之内向主尽忠,“乃是照他所有的,并不是照他所无的。”
第二:虽然每个仆人都有份于经营主人的产业,但每个人领受的多少的确是不同的。但这是主人随己意分、按着个人的能力分给个人的,所以作仆人的要为此调整好心态,领受的多不必为此骄傲,领受的少不必为此自卑,因为我们都是领受者。保罗曾责备因领受丰富恩典便骄傲的哥林多教会说:“使你与人不同的是谁呢?你有什么不是领受的呢?若是领受的,为何自夸,仿佛不是领受的呢?【林前4:7】
我认为这个比喻尤其对在教会中服侍神的工人的心态是一个很好的调整,它提醒我们不要去与其他同工比较恩赐才干的大小,按照自己所领受的向主尽忠就好。我们总会在有意无意间和别人比较,看自己不是过低就是过高,很难合乎中道。人真的很爱比较,从家庭的收入到房子的装修,甚至孩子的身高和体重都要拿来比一比,就连主耶稣委以重任的彼得也曾喜欢与其他门徒比较——当主耶稣在提比哩亚海边安慰灰心的彼得后,预言彼得将来人生的结局。彼得听闻后连忙指着约翰问耶稣:“主啊,这人将来如何?”主耶稣回答说:“我若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与你何干?你跟从我吧。”主耶稣不要他知道,因为不想他比较,每个人都有主不同的带领。
我们一定不要混淆比喻的目的,耶稣不是要我们用这比喻,把弟兄姊妹分成三等人:五千两,二千两和一千两。更不是要我们去作判断,自己是属于多少两,其他弟兄姊妹是多少两的,而是提醒我们要善用恩赐,向主尽忠。我们切记不要攀比、嫉妒。
插句题外话:有异端利用这个比喻把事奉神的人分成三等:大仆人、中仆人、小仆人,这完全是违背真理、出于私意的解释。我们绝对不能藉能力和责任的大小将人分为三六九等,因为主耶稣曾教导说:“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在你们中间,谁愿为首,就必作众人的仆人。【可10:43/44】当哥尼流要拜彼得时,彼得却拒绝接受这样“过分”的尊重,说:“你起来,我也是人”。但异端却喜爱将人分为三六九等,便于牢笼奴役。
第三:无论大小的托付都是贵重的。在原文中“五千两银子”为五他连得,“二千两银子”为二他连得,“一千两银子”为一他连得。“他连得(Talent)”是犹太人的钱币单位,以重量计算一他连得约34公斤,即60弥拿(1弥拿为100天工资)。吕振中根据犹太人每日的工钱来计算,直接将本节译为:“对一个他给了三万日工钱,一个一万二千日工钱,一个六千日工钱;各照各自的才能;他就出外去了。”英文的talent即自来这个比喻,指人的才干。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看到三个仆人所领受的都是极其丰厚的托付,主人对他们同样的信任和看重,只是责任不同而已。
曾经听朋友讲过一个见证:有一个弟兄在小镇上以骑摩托三轮接送客人为生,一次有一个姊妹的未信主的丈夫来坐他的摩托三轮,下车的时候偷偷多付给了弟兄一块钱。弟兄在稍后数点发现后又把钱还了回去。姊妹的丈夫拿到钱后笑了笑说,还是你们信耶稣的诚实,这一块钱是我故意多给你的,看看你留不留下。当那个人走了之后,弟兄心里非常伤心,他在内心中对主说:主啊,我亏欠你,我差点为了一块钱就把你的名给卖了……
今天主将他用宝血所赎买回来的教会托付我们管理,将荣耀他名的责任托付在我们身上,我们称呼“基督徒”就是在背负荣耀上帝的责任,这是不容轻忽和小看的托付。
二:仆人的行动
接下来圣经记载了三个仆人的行动:“那领五千的随即拿去做买卖,另外赚了五千。那领二千的也照样另赚了二千。但那领一千的去掘开地,把主人的银子埋藏了。”
仆人领受托付,就是为了经营。每一个蒙恩者都应该是事奉者,这是对恩典和恩赐正确而又美好的回应。有蒙恩的生命(恩典),也应该有事奉的生活(感恩)。有了恩赐,就要为主去发挥、运用。
我们分别来看一下这三个仆人的表现:
(1)那领五千的
他的表现实在让主人的心得着安慰:“那领五千的随即拿去做买卖,另外赚了五千。”他的表现堪称忠心仆人的模板——首先,他对托付没有耽搁:“随即”;其次,他对托付没有推诿:“拿去”;再次,他为托付制定计划:“做买卖”。最后,他得着了美好的果效:“赚了”。
(2)那领两千的
“那领二千的也照样另赚了二千。”在这个仆人身上最突出的就是“照样”两个字。照谁的样?不是照那领一千两银子仆人的样,而是照那领五千的。这一点真是让人备受鼓舞,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读起来竟让人心肠澎湃——“照样”,虽然他领受的不及那领受五千两的多,但向着主人的忠心却一点都不比领受五千两的仆人少。或许,不因领受多少而改变的那颗心,才配叫作忠心吧。
(3)那领一千的
“但那领一千的去掘开地,把主人的银子埋藏了。”他埋藏了主人所托付的,没有为主人增加一点产业。他用最简单的方法处理掉了如此重要的托付,而这样的处理方式是对主人信任托付的辜负。
我们继续往下看:过了许久,那些仆人的主人来了,和他们算账。家主虽然离开了许久,但还会再回来,不仅再回来,还要和管理他家业的仆人算账。
三:最后的交账
(1)那领五千的
那领五千银子的又带着那另外的五千来,说:‘主啊,你交给我五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五千。’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领受五千两的仆人因为忠心管理主人的产业,所以得到了主人的褒奖、领受了更大的托付,也可以享受主人的快乐。我相信这一切会让他之前的辛苦、劳碌、委屈、压力变得不足挂齿,我们可以想象,赚取三万天的薪水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在这一刻他是多么的喜乐,又是多么的荣耀。因为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因为至暂至轻的苦楚,可以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
(2)那领两千的
“那领二千的也来,说:‘主啊,你交给我二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二千。’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当我们对比家主对领受五千两银子仆人的夸赞(21节)和领受两千两银子仆人的夸赞(23节),我们发现其夸赞和赏赐的内容完全一样。这很深的提醒我们,家主所看重的不是我们领受恩赐的多少,也不是做工果效的大小,他唯一所看重的,是向他有忠心。就好像主耶稣曾夸赞奉献了两个小钱的穷寡妇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穷寡妇投入库里的,比众人所投的更多。由此可见,侍奉因忠心而有价值。我们真的没必要比人比较恩赐的大小、资源的多少、成就的高低。
(3)那领一千的
那领一千的也来,说:‘主啊,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我就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银子埋藏在地里。请看,你的原银子在这里。’
虽然他所领受的较比其他仆人要少,但领受的再少,也不能逃避向主人交账的命运,向主人交账是必然发生的事情。在交账的过程中他充满了很多并不成立的借口。首先,他对家主说:‘主啊,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忍心的意思是“严厉、无情”,这是他对主人的认识,并且是一个错误的认识,错在三个方面。第一,主是公义的,但绝不会无情到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这不是公义,这是不义;第二,他并没有照着他对家主的认识去行动,在他的认识中家主是一个没占便宜就算丢的极为苛刻的人,但他没有照着自己对家主的认识去行动。如果他真的认为家主是一个连没有种的地方都要收的人,那么他一定会更加殷勤的去赚取,因为家主对他是有托付的,并非没有“撒”,并非没有“种”;第三:他将自己埋藏产业的过错归咎到家主的身上,忽略了自己作为仆人的责任,用“我就害怕”来表示自己的无辜,并且希望用“你的原银子在这里”来避开主人的责罚。
但主人回答说:‘你这又恶又懒的仆人,你既知道我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就当把我的银子放给兑换银钱的人,到我来的时候,可以连本带利收回。夺过他这一千来,给那有一万的。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把这无用的仆人丢在外面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首先主人评价他这样埋藏产业的做法是又恶又懒,恶是因为他不体贴主人的心意,他不知道主人看重他的产业,也不知道主人给他的目的就是为了用。懒是因为他不忠于主人的托付,主人的托付并不难,并不是他所不能承担的。从后面主人对他的建议我们就可以看出,主人对他的要求真的不高,因为主人是按着个人的才干去托付产业,所以主人一定知道他的能力并不大,只要他拿着钱去放给兑换银钱的人,到主人来的时候,连本带利的收回,就可以完成任务,成为主眼中忠心、良善的仆人了。但就连这一点的工作,他都不愿做。
他既不愿意做,于是主人便吩咐把他这一千两夺过来,给那一万的。“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段经文在社会上流传颇为广泛,人们称之为“马太效应”。当一个仆人忠心、良善、勤劳,他的知识增长的就更快,他服侍的技巧就会更加熟练而精准,果效、成就也就随之越大。相反,一个又恶又懒的仆人,就变得什么事都不做,什么能力都没有,最终成为一无所有的,不被主使用的人了。
其实在教会中往往有种危机,就是在弟兄姊妹当中常有人说自己是领受一千两的。我们真的需要反思,当一个人这样说的时候,他想表达的到底是什么?是自己愿意使用这仅有的一千两,虽然不多但愿向主毫无保留呢?还是想像圣经中那个领受了一千两银子的仆人,将神赐给他的产业埋藏起来,将侍奉推脱给别人做呢?我想,很多时候后者居多。
其实究竟怎样才算是得五千,怎样算是得一千,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为如果和彼得、保罗相比,和路得、加尔文相比,我们都没有资格说自己是领受五千两的。我们根本不必去在意自己究竟是领受多少两的,也不用去计算已经赚取了多少。因为主的要求,并不看我们的领受和我们的果效,而是看是我们有没有善用恩赐尽力服侍。
这个比喻是对工人工作态度的调整,因为事工都是由人来推动的,所以工人工作的态度非常关键。神将他的家托付我们管理,我们应该各尽其职,在自己的位置上、在自己领受的恩赐上,起来服侍神,或执事或教导、或劝化或施舍、或治理或怜悯,没有一个人是埋藏主恩典的,只有这样百节各按各职,照着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身体才会渐渐增长,神的家才会被我们管理、经营的很好。
愿上帝祝福大家,善用恩赐,终于所托。
(微信公众号”小高随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