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传道书不好读,如果好读的话,它也不会成为一个历世历代以来教会里面也是最受争议的一本书。有人觉得他最精彩到一个地步,是道的中心;也有人觉得说它里面有些东西太消极了;也有人认为传道书1章1-5节讲的似乎有点轮回的味道。但,总而言之,我们先不下结论,我们听所罗门先讲下去。
其实,假若是真的讲“轮回”,是1章6节到9节里面才讲到的。但这个“轮回”和中国人所认知的那种意思的,就是比如说,“下辈子投胎变猪的”这种“轮回”迥然不同,这种意思上的认知是最粗糙的。此外,还有一种对“轮回”的认知是尼采的说法,尼采并不会简单的说“下辈子变成猪”,其实“下辈子变成猪”这样简单的“轮回”认知就是在佛教徒,他们都会很生气的,不是这样的。但在我们人,包括在教会里面,也是这样,人倾向于简单一点的,快餐式的理解,因为快餐是可以解决饥饿的问题的。但是在营养方面,真的是需要有快餐,也要有慢餐。读传道书也是如此,如果一下子就读得懂的话,那我根据我有限的认知,传道书就历世历代,不要说教授博士了,就是一大堆教授博士的神学家们,基本上,也不太能够把它里面的,或者可以这样讲吧,没有多少人敢向别人公开讲传道书的,但是我相信我们在圣灵引导下,我们先像刷漆一样的一步步来刷。
那么尽管传道书,到目前只讲了五节的内容,但是我还想再从从第一节到第五节快速地总结一下我们领受过的它的要点。
首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也是所罗门特别想让大家明白的,就是第一节耶路撒冷的王,大卫的儿子,这两个身份作为一个根基,一个铺垫,在这个铺垫之下所罗门想要突出的是“道”,他自己也以“传道者”自居。因为这个道并不是简单的道理,更不是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而世界上绝对的,唯一的道就是“耶稣说的,我就是真理”。
所以在第二节的时候,所罗门就用了“五个虚空”,就把我们一切与真理不吻合的东西(不管你的思想多么高超),为了方便理解,在这里我使用了我们初中高中里面学习过的哲学的分类法来解释说明,世界是本体(本体论),当然,因为人的活动,与本体产生一个互动,这个互动就是我们的认识。我们如何认识这个本质呢(认识论)?本体的虚空,即便你再聪明,你的智商全世界绝顶,但认识论也会是虚空。不光是本体,认识论的虚空,甚至在方法论和结果目的论上也都是虚空。
总结一下,只要是在地上的,就都逃不出虚空的命运,特别回到人间,因为他是作为人,作为王,作为传道者在讲这件事的,所以他就特别提到人,那么人在地上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劳苦愁烦。有些人也曾思想说人生四大苦地,生老病死。这也是对人在地的高度总结。当然了,对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来说,生,我们要庆祝;老,我们不敢庆祝;那病,我们很讨厌;死呢,要看情况,如果岁数高的话呢,就是白喜事,岁数低的话,我们就为他惋惜。
但是不管怎么样,只要你是在地上的,你的所有的东西都逃不出一个定义就是叫“劳碌或者劳心或者劳力或者劳情或者劳各种各样的东西”。总而言之,就一个词,可以概括,就是“劳碌”。但是不管你怎么劳碌,你作为一个人,要想让你自己活在劳碌之下,还有补偿,还有喜悦的话呢,你必须要问一个问题就是“益处何在?”,那么讲到益处的时候呢?我们就必须要想到,耶稣来,教导我们的:人若赚着全世界,失去生命又有什么益处?(包括之前我们在讲第3节的时候,也谈了更接近我们的弟兄保罗,关于他如何看待万事的益处)。这些描述让我们一下子就看到神,包括他的传道者所罗门,他们所传讲的“益处”远超过全地。
之后,我们继续看到第四,第五节的内容: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日头出来,日头落下,急归所出之处,都引发我们,当用大的眼光和格局来思考的时候,如果我们再要询问“益处”的话,最重要的就不是改变世界本质性的东西(本体),本体神已经造好了,更重要的就是改变我们的认知。这个认知从4节开始直到11节都是不断地引导我们思想,强化我们得非虚空式的思维的。
一代过去,一代又来,让我们看到,你要了解日光之下的益处,避免日光之下的劳碌的话,你必须要有一个超越你眼见的“超越”观,激醒我们浑浑噩噩的眼光,就是我们要明白世代更替。但很多时候,我们能看明自身简单的问题都很难,更不要说看到世代的更替了,我们基本上就是看眼面前,最多看明天下不下雨,明天的温度如何?但是真的,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更大的尺度,也像中国老话一样的,人无远的思虑,必有近忧患。而第4节就是告诉我们,你只要在地上活着的话,你就一定要配备一个让你常常能够游刃有余,不至于进入到无益还不知道状况的“无知”,就要常有世代的眼光或者用世代更替做尺度。
第五节呢,它其实和第四节连在一起,日头出来,日头落下,急归所出之处。讲到世代更替之后呢,你不要只是觉得人类很了不起,其实世代更替它也是在什么?在天地的替换之间,我们人既然有这么一个脑袋,我们可以不受限制的上天,下地地思想的话,那么我们也要懂得用我们的头脑,不停的做天地之间的替换,常常让我们的脑筋被提升到天上去,以基督的心为心,同时也常常让我们脚踏实际,体恤每个人的劳苦愁烦。
当然,你也要相信神,不会让我们实在担不起这个担子,一切的劳苦愁烦都会转眼成空。但尽管“转眼成空”,我们到世上来一遭,日光之下,需要得着一个益处。所罗门也在这里思考和发问,你的劳碌有什么益处?若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所罗门的发问的话,我们就知道,所罗门其实是提醒我们,来到人世,尽管一生劳碌,尽管转眼成空,但是,是可以得到益处的。只不过你用固有思维,用没有经过割礼的认知的话,那么你可能就和所有的芸芸众生一样的劳碌来去,最后却得不到益处,但是我们既然被神的智慧开启了,我们就要在劳碌来,劳碌去的里面找到这个益处,就是要得到超过全世界的益处。那么,主耶稣的这个公式,我们一定要记住,失去生命和得到全世界这两件事,失去生命是更吃亏的一件事。今天我们能在耶稣基督里找到生命,我们也真的要像耶稣讲的那样,变卖一切来换天国的珠子。
以上就是之前讲过的1-5节的总结,我相信这样的总结虽然你是懂了,但是你也依然会把里面很多的味道浪费掉了,这就正如吃橄榄,要稍微含含,去体会里面的味道,而不能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的,一口吃下去了,营养可能是有了,但是味道已经失去了。其实人生在日光之下劳碌,也有劳碌的那些味道的,有的人在苦中能够发奋,成为诗人,有的人劳碌无益赤条来去,但这些都是每个人对自己地上有限人生的回应。
但我们今天在世上第一智慧者所罗门的传道书里面,要懂得他的思路,更要体会他的良苦用心,大概会理解他的结论,但是我更欣赏的是,他在这个讲的过程中所隐含的他的人生经验,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一个能够得到道又传出来的人,他甚至看传道胜过他做耶路撒冷的王和大卫的儿子,这更能够表明他的一生的话,那么我真的相信他是有把握他传的是真道,这道是货真价实的,是有益于我们。
小编絮语:
之前我去过“莫奈与印象派大师”的上海布展。
我发现我并不懂莫奈,或许常常,我以为我去参观展览,就能给自己沾染上一层艺术的气息。
我想,从艺术创作者的角度来说,难免大家也会观摩莫奈画作的“打破线条对色彩束缚”,会对他每幅光影细致入微最初印象的记录而着迷,因为他提供给艺术一个全新的思考维度。
但,我看不懂为啥他有“同一题材”的画作会重复画几十张,甚至几百张?比如睡莲,在他生命长达26年间,竟然专情独一的创作了多达250幅?当然据说,在法国橘园美术馆的睡莲厅,被《睡莲》360度环绕,会产生一种幻觉,仿佛置身于一个被睡莲包围着的小岛上,睡莲如同流动着的时间,又像循环着的生命,从盛开到凋零,从繁华到幻灭,从死亡到新生,看不到边界……我想,这样的创作,就不仅仅是对时空简单的记录和复制,它包含了时间往返和生命的永恒。
我又想,他设计的小桥,桥上刻着一句日语,意思是“漂浮世界的影像”,也许在他眼里没有地平线,没有天空和草地,有的只是这个世界的倒影,他眼中唯一真切存在的睡莲和他一生无止尽的对“光”的追寻……就如他自己曾经说的:
“我画这些睡莲,
就像中世纪的修士们抄经书一样,
我们都是孤独寂静的,因为大家都被信仰催眠了”。
我曾经想删掉原文的总结式的讲述,直接从第6句开始记录,但是想想莫奈的执着,我觉得无论何时总结,无论重复多少次,追“光”的一生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