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函134封 建造一间慢工出细活的教会
“存心忍耐的”(传7:8)弟兄姐妹,平安
眼花缭乱的网络时代给人带来焦虑和慌张,不少信徒卷入其中,有些牧师长老也未能幸免,经常被世俗的潮流牵引。人们总是急不可耐地完成工作,着急忙慌地赶去下一个景区。慌乱的文化让教会失去了自我。一间匆忙的教会是不能够建造成熟的生命,里面呈现的快餐盒饭,只会让人营养失衡。在门口站着的写满忧伤和痛苦的脸庞,他们迫切而焦急地需要倾诉、接待和安慰,如果教会只能推送外卖,而不能让他们走进来、坐下去、得生命、被建造,那么他们终将离开。当教会不能给这个需要被治愈的时代一些真理良药,那么,教会这个药店就会倒闭。
面对慌乱、急躁、吵闹、匆忙且破碎的人们,面对高频率的节奏生活,教会的建造需要慢下来。可能两三个月百米高楼就能拔地而起,可能一两个月种下去的玉米也能窜出一人高,但是教会要想长久而稳固,只有稳扎稳打才是上策。爆炸式增长的后果就是风必摧之,在自然界生长过快的植物往往容易折断,因为它们茎秆内部细胞分裂快,木质化程度低,支撑力较弱,比如竹子、玉米、杨树等等。一场洪水,一阵狂风,就能让虚空的繁茂碎成一地。快餐式的教导、心灵鸡汤的讲道、煽动情感的歌唱,都是弱化教会的产物。
这个世界吵吵闹闹,慌慌张张,随处可见喧嚣的街头,不过都是空谷的回音。一间稳固的教会根基必然在真理的磐石上,而稳固的生命也不是一天建成的。是由成年累月的主日和查经,由无数次的祷告会和团契堆积起来的。要想建造一间刚强有力,抵挡风雨的教会,或者建造一个无惧风暴和逼迫的生命,这需要“慢工夫”。
斯蒂芬·麦卡尔平牧师的手表坏了,他找到一家修表世家,在一个不起眼的门脸里,却有世界级的大师,很快手表就修好了。之后牧师写了《工匠式基督教》,在这里他说:“我们需要像修表匠那样的教会:不贪快,不求大,甘愿用几代人的光阴,慢慢打磨出厚重与声望。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大、更远、更快的教会模式,而是那些愿意退出快车道,转而深耕技艺的教会。”
教会需要深耕细作,需要慢慢打磨每一项事工,每一项操练,每一个生命的台阶。
对于辅导来说,我们要专注地、花时间陪伴失丧、软弱的肢体三、五个月,甚至半年、一年,或者更久。
对于一位主日学老师来说,她可能要花费数百小时预备圣经课程和圣经故事,经年累月地教导孩子们,以至于他们进入青少年时期能够持守真理,打下坚固根基。就好像荷兰改革宗牧师约翰·冯罗敦希尔使用解经式讲道的原则,用通俗易懂的口语方式、花费几年的光阴给孩子们讲完了整本圣经,日后成为我们手中的《听妈妈讲圣经里的故事》。
对于家庭敬拜来说,一位父亲或母亲需要每日坚持带领全家人来到上帝面前。我们可以使用圣经、人物传记、灵修作品等来作为敬拜材料。每一日的坚持必然会成为孩子们成年后的美好回忆,并给他们的人生带去祝福。这样的慢工夫很少人能坚持下来,但坚持的结果是敬虔的、荣耀的。
对于教会事工来说更是如此,同工们能够放慢节奏,安静下来深耕手所做的工作,将其做的更加细致、更加深入、更加得心应手、更加精益求精。对于每一次讲道、每一次查经,我们都要对自己更高的要求,让讲道的艺术更加熟练,让解经与传讲的思路与能力得到提升,让祷告的时间再多一些。再多些谦卑、多些倚靠、多些恳求从主而来的生命之光。
各位肢体,我们不是在建造草木禾秸的工程,也不是小孩子过家家,你我是在建造可以传承百年、千年的共同体,甚至这个世界毁灭了,这间教会也会升到天上继续存在!为此,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轻忽手中的服侍和建造呢?问问自己,是想和草木灰一起埋葬,还是想和永恒的灵宫长存?蒙救赎的圣徒必然选择后者,愿你向下扎根、扎根、再扎根,向上荣耀、荣耀、再荣耀。
和你们一起慢慢打磨共同体的长老,杜朋
2025年8月28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