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爱
以前学习威斯敏斯特小要理问答时,我一直都记得基督的三重职分是:先知、祭司、君王。所以在旧约就有很多先知、祭司、君王,他们大都是预表基督的。他们不完美,但他们指向的是那位完美的救主。
不过这些预表其实离我很遥远。比如祭司和先知,在我的人生经历中就没有见过这样的人。陕北的民间宗教也没有祭司,虽然可能有交鬼的,被鬼附的,忽然说一些奇奇怪怪的话,但那也不能算是祭司。算命先生似乎可以预言未来,但也不能算是先知,他们的预言也不知道是否会实现,谁也不会打保票,他们赚了这个村的钱,就会去下个村。那只是一个谋生的手段。
君王也是如此,我活了四十几年,除了在电视上,在童话故事书上,从来没有亲眼见过国王,更没有跟国王说过任何一句话,产生过任何联系。我们几乎是两个世界的人。他们在书上,在电视上,而我必须面朝黄土,背朝天。
保罗.米勒在《祷告人生》里,提到父亲的爱,提到父亲这个预表。一下子让我停顿下来。我祷告的时候,经常叫阿爸父,亲爱的天父。我这样叫,并没有觉得他跟我地上的父亲有什么关系。我这样叫,只是因为大家都这样叫,这就是他的名字,也是他的身份。可是,父亲,男女老少,尊卑贵贱,每个人都有个父亲。上帝选择用父亲来预表自己,来彰显自己,来让人明白他的慈爱,这真是打翻了多少人心里的五味瓶?
我们没有见过祭司,没有见过先知,没有见过君王,这完全不影响我们接受基督的三重职分,完全不影响我们在情感上理性上接受他的伟大。但是谈到父亲,这个名字让我们每个人都有太多的切身体会,大部分人的体会是如此痛,如此难忘,如此难以逾越。
我不知道那些有个好父亲的人,在信主之后是不是特别容易爱天父,就像爱自己地上的爸爸那样顺其自然。他们是不是很会撒娇,很会祷告,就像跟地上的爸爸那样不依不挠地交流聊天,把自己的心事一股脑地都说出来。我想,肯定更容易一些。那些好爸爸真的在不知不觉中反映了天父的慈爱,他的爱让孩子们不惧怕,想靠近。
对于那些没有好父亲的人来说,跟父亲说话,是一件艰难的事,是多一句不如少一句,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是自己能做的绝不麻烦父亲大人。在我信主之后,我虽然是个外向的人,喜欢跟朋友聊天,可我没有那么爱祷告,没有那种有什么事想跟父亲分享的激情,不,我活着,我的父亲远远地看着,过了一段时间,他知道了我的情况,危难已经过去了,欢快也过去了,他了然于心,很好。
可是,为什么大部分人没有一个好父亲,上帝却仍然选择用这个身份、这个形象来表达自己的爱?为什么不选择一个但凡想起来就愿意亲近、愿意靠近、心里甜蜜的角色呢?
或许世界上就没有这样的角色。恋人?分手的更多,离婚的不少。而且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有恋人。但父亲,除了亚当和夏娃,每一个人都有。
如果完全用地上的父子关系来理解我们跟天父的关系,我觉得我立刻就走进了死胡同。我心里开始痛苦,我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仿佛我现在的属灵困境都是因为地上父亲的失败造成,可是失败已经造成,已然无法改变,那么我的困境只会越来越大,大到无法想象的地步。那么怎么办呢?
我回想我的父亲,他并非一点好都没有。当然我不能通过数算他的好,让我对父亲的形象有重大的改变。我发现,我能够接受我的父亲,我能够开始数算他的好,我能够在想起他的时候,感到心疼,这些全部都是因为我已经信主了,我已经被天父爱了,我已经接受了一种完美的爱,我跟地上父亲的关系,已经在我的信仰里得到更新和救赎。
我不是通过地上的关系来理解天上的关系,虽然地上的父亲预表了天父,但他不是天父。他无法完全地表达,他表达的非常不流畅,甚至很糟糕,但是他表达了。我能明白他的表达,就在于启示,来自天父的启示。
主啊,你真的很有勇气,你敢于冒险,敢于用一个破败的形象来表达自己,你似乎不害怕这个代表把一切都搞砸,不,你知道他会搞砸,就像先知、祭司、君王那样,他们也都搞砸了,你没有派完美的代表,因为你亲自要来。你确实来了,你真的来了。阿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