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记22&23
创世记第22章,亚伯拉罕差点死了儿子,第23章,亚伯拉罕真的死了妻子。这两件事对于一个在外邦中的寄居者来说,都是天大的事。
背井离乡,没有稳定的生活,这对于每一个寄居者来说都是一种常态。但这种常态本身并不滋养人,反而消耗人,让人悲伤,甚至怀疑自己如此活着的意义,为什么不能像其他人那样吃吃喝喝快乐呢?为什么不能像其他人那样不顾一切积蓄财富呢?为什么不像其他人那样为自己兴家立业呢?为什么不能像其他人那样争权夺利呢?难道流浪是我的追求?难道漂泊是我的快乐?
亚伯拉罕比我坚定,他是坚定的小锡兵。有着一颗敬畏之心,带着它经历风风雨雨,带着它面对上帝的试验,面对死亡。
为什么上帝一定要试验亚伯拉罕呢?这个试验如此奇葩,完全不合常理,仿佛一个沾沾自喜的自私鬼,做任何事情都只是为了增加自己的虚荣。仿佛他就是为了骄傲地说,看吧,这个仆人多么顺服我,我的权利至高无上。他赐给亚伯拉罕一个独生儿子,却在孩子最可爱,父亲最爱他最舍不得他的时候,要求亚伯拉罕把这个儿子放在祭坛上、火堆上烧死献祭。一开始不给不就不用献了吗?一开始不给,亚伯拉罕也不用痛苦,没有爱过就不会痛苦。给了又要回去,这不跟说话不算话的小孩子一样吗?一会儿答应把玩具给小朋友玩,一会儿心血来潮又要回去。
到底出于什么样的目的,上帝非要试验亚伯拉罕?到底出于什么样的动机,上帝非要用这种方式试验亚伯拉罕?无论他的心思是什么,都难以让人理解,这绝对超出了人的理性,违背了常理。
除非,这件事的中心不是亚伯拉罕,也不是试验人的上帝。如果故事中出现了两个权利地位不等的人,发生了一件无理的事,地位高的逼迫地位低的,干一件违背常理的事,我们读者一般立刻就会进入这种关系当中,怜悯那个卑微者,对抗那个强权者。我们不能接受这种逼迫和戏弄。但是如果,这个故事的真相是,看起来的强权者不是在强迫那个卑微者献上自己的儿子,而是使用这个故事做一个电影的预告片,预告自己即将要把自己的独生子献上,为这些卑微者献上。电影的上映时间还没到,卑微者不知道将来有这样一场电影,因为他会死,他的妻子很快就要死了,每个人都要死。在未死之前如何看一场举世无双却还没播的电影,这是个难题。除非你认识导演,除非他提前给你看预告片。否则你终究只有遗憾。
上帝试验亚伯拉罕正是如此。这个故事的张力不是上帝与亚伯拉罕的,不是他提出个无理要求之后,亚伯拉罕如何完成的,而是,上帝要现身说法,用亚伯拉罕的心头肉、用他最能感同身受的方式告诉他,上帝要预备自己的儿子牺牲。亚伯拉罕虽然带着自己的儿子上山献祭,虽然到了山上他也确实把以撒捆起来放在了柴堆上,甚至拿出了刀准备下手。但是亚伯拉罕在上山的路上就清楚告诉以撒,祭物上帝自己会预备,祭物不是你以撒,你不要担心。亚伯拉罕不是第一天认识上帝,一般情况下,上帝不会提出匪夷所思的要求,他是慈爱的、看护人生命的,他一路保守亚伯拉罕,赐给他儿子,祝福他的家庭。如果上帝提出了他无法理解的要求,他深信上帝自己会给出解释,上帝有自己的旨意和计划,他不是随心所欲耍弄人的上帝,他是一个不惜一切代价要救人性命的上帝。
所以这场试验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亚伯拉罕是如此,甚至对于整个旧约的人来说都是如此。借着上帝亲子预备羔羊来代替以撒这件事,他给所有的人观看了福音的预告片。然后那些人就可以安然死去,否则死不瞑目。
献以撒的时候,亚伯拉罕说耶和华自己会预备,撒拉死的时候,还是耶和华的预备。好像在这之前,他从来没想到大家都要死,死了需要埋。直到撒拉都死了,他才去城门口买坟地。亚伯拉罕这松弛感,让现代人自愧不如。
亚伯拉罕是个寄居者,本来在他的家乡是个大户人家,硬生生地成为了流浪的寄居人。但他之所以在寄居地能活得如此松弛,带儿子上山时不焦虑到语无伦次,妻子死了后不难过到无法安排后事,是因为他有颗敬畏的心,他知道谁在掌管,他知道谁在预备。他只需要按着步骤,按着时候,去活,去死。一切祂已预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