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8日 郭楠克)
一,两个典型案例概述
1,“二桃杀三士”的典故
“二桃杀三士”是一个成语典故,其出于《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原文如下: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
晏子入见公曰:“臣闻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义,下有长率之伦,内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敌,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禄。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此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
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
晏子曰:“此皆力攻勍敌之人也,无长幼之礼。”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
公孙接仰天而叹曰:“晏子,智人也!夫使公之计吾功者,不受桃,是无勇也,士众而桃寡,何不计功而食桃矣。接一搏猏而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
田开疆曰:“吾仗兵而却三军者再,若开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
古冶子曰:“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流。当是时也,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左操骖尾,右挈鼋头,鹤跃而出。津人皆曰:‘河伯也!’若冶视之,则大鼋之首。若冶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二子何不反桃!”抽剑而起。
公孙接、田开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皆反其桃,挈领而死。
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独生之,不仁;耻人以言,而夸其声,不义;恨乎所行,不死,无勇。虽然,二子同桃而节,冶专其桃而宜。”亦反其桃,挈领而死。
大意就是: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人都是齐景公手下的三位勇士,丞相晏子从他们身边走过,他们态度傲慢没有起身相应。晏子就到景公面前说:我听说明君蓄养的勇士要做到,对上有君臣之义,对下从属之序,对内可以预防暴乱,对外可以震慑外敌,对国有功劳,百姓佩服他们的勇猛,所以给他们尊贵的地位和俸禄。而现在您的勇士则是上无君臣之义,下午长率之伦,内不能防止暴乱,外不能威慑敌人,这是国家危险的存在啊,不如除掉他们。
齐景公说:这三位勇士都很勇猛,没有人能够搏斗和刺杀他们哦。
晏子说:不需要使用武力对付他们,只需要赏赐他们两个桃子,让他们三个人凭自己的功劳认领桃子。
公孙接明白了晏子的用意,仰天哀叹道:“晏子是一个有智谋的人啊,他是让主公来评价我们的功劳啊。不领受桃子就说明没有功劳,也就无法担当勇士之名了。但三个勇士却只有两个桃子,这是必须要淘汰掉一个人啊。那我们只能凭自己的曾经立下的战功来领赏桃子了。我曾经徒手杀死野猪和老虎,此功应当领受一个桃子。”
田开疆说:“我曾经多次带兵击退敌人进攻,以此之功应当领受一个桃子。”
古冶子说:“我曾经在黄河洪涛中击杀猛鼋而救下主公性命,这样的功劳比你们还要大,我当然要领受一个赏桃。”
公孙接和田开疆听后感到惭愧,又想到不能成为勇士,还不如一死了之,于是就拔剑自杀而死。古冶子看到两位好友因他而死,也感到十分后悔,惭愧说到:“你们死了我独自活着,这是不仁;与你们争功,自夸自大,这是不义;悔恨自己的行为,如果不死,这是不勇。”于是就抓住自己的衣领,挥刀自刎而死。
2,“一鞋毁两家”的悲剧
近来网上流传一个令人震惊的事件:一个初中生因羡慕同学所穿的名牌运动鞋,就很想自己也能有一双这样的鞋。但这样的鞋太贵了,就担心自己的家长不会给自己买。那个同学就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如果家长不给买,就以跳楼相威胁。结果是在商场因为买鞋和家长发生冲突。这个孩子就真的翻越围栏要跳楼,他的爸爸一时没有拉住,这个孩子就真的从商场楼上跳了下去,当场就摔死了(照片太血腥,不忍发出)。在争吵过程中,这个孩子的父亲得知了买鞋和跳楼威胁都是那个同学教唆的,他后来就跑到学校,找到这个同学,在大庭广众下,直接用刀子反复多次残忍地杀死那个同学。(网传视频也太过残忍,不便发出)。如此,就因为一双鞋,两个家庭就这么彻底毁掉了。
在这个功利主义横行的时代,对于一个问题的思考,往往都带有功利目的的导向,从而把一个问题或事件引导到其功利目的的结论上来。关于以上两个案例,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的引申出各种不同的结论。比如“两桃杀三士”的著名典故,可以从权谋上的阳谋论、政治上的君臣斗、道德上荣誉感,哲学上思维执念等不同角度得出不同的结论。刚刚发生“一鞋毁两家”的悲剧也可以从经济、教育、道德、法律、修身等各方面得出不同的结论。本文希冀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即思考生命的状态、目的、价值取向等维度来探索生命质量、价值和意义这个重要的哲学命题。
二,从马斯洛五大需求理论探讨生命的意义
1,生命状态的多样性、复杂性和混乱性
生命是一个从诞生到成长再到衰老最后死亡的过程,所以生命的基本前提就是活着,也就是生存。所以努力活着和恐惧死亡,也就是追求生存就成为生命本能的意义所在。而生存则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这就是生存的基本需求。人类又是一种高级的社会性动物,其生存需求与低等动物相比又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最基本的需求包括食物的需求、繁衍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尊严的需求、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等。普遍被接受的还属马斯洛的五大生存需求理论,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也就是说生命的意义存在于追求和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之中:
最低层次的是满足生理需求,即食物和繁衍,也就是“食色性也”,这是所有生命包括动物和植物的最基本意义。
第二个层次就是安全需求,这包括舒适安逸的居住环境、稳定充裕的经济收入、趋利避害明哲保身的人生哲学等。
第三个层次是归属与爱的需求,这个层次可以通俗理解为幸福需求。归属感是群居动物的基本需求,也是人生幸福的基本前提。这主要指社会性的族群归属,比如国家、民族、家族等;职业归属,比如政界、商界、娱乐界、文化界等,就是现在的流行语叫“饭圈文化”;家庭归属,即父母、配偶、子女、亲属等。归属感就是爱的呈现平台,即生命享受爱和施予爱的最直接体现状态。
第四个层次是尊重的需求,即受人爱戴和被人尊重。这是一种深层次的生命意义。
第五个层次就是自我实现的需求,这已经上升到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的层次了。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需求的满足,而需求的多层次导致了生命状态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满足程度取决于生存环境和个人能力及价值取向,这又导致了生命状态呈现出混乱性。
在“二桃杀三士”的案例中,首先是三位勇士为了生存归属到齐景公门下成为勇士,而成为勇士则必须具备勇猛刚强和战功卓著的条件,这一点他们都做到了。正是这个层次即“归属与爱的需求”满足了,他们因此也拥有了地位和俸禄,从而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也得到了满足。但同时又因为他们已经拥有的勇猛和功劳,让他们忽略了趋利避害人生哲理,他们开始骄傲和张狂,从而危险向他们降临。
宰相晏子因为三位勇士不够尊重自己,以此判断出三位勇士的存在和发展会给自己、景公及国家带来危害,他从安全需求的角度出发,建议景公除掉三位勇士,这就是历史上不得不出现的“兔死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现象。
晏子的计谋很高明:三位勇士能够拥有现在的一切就在于他们拥有的勇猛和功劳,也就是“勇士”的这份荣耀带来的,因此这份荣誉也就成为他们的基本生存条件,他们必然要因此而生也因此而死。所以,能否被景公承认自己的“勇士”的荣耀就成为决定他们生死的前提了。而能够得到这份荣耀的在晏子的设计下却变成了能够得到一个桃子的奖赏。但勇士有三人,桃子只有两个,显然必须要有一个人失去这个荣誉。因此论功争桃就成为他们三人无解的难题了。公孙接对这个计谋看的很清楚,又讲得很明白,但三人还是不得不掉入陷阱里。结局三个人都自杀身亡,为“仁”为“义”为“勇”而亡,总之,他们果断地选择了荣誉而牺牲了生命。
最近网上流传的“一鞋毁两家”的悲剧,也同样由此引发一些生命意义的思考。首先穿鞋是一项生理需求,但穿什么品牌的鞋子就涉及到面子和虚荣的问题,名牌鞋子能够在同学中被人羡慕,从而赢得同学们的尊重,也因此被自认为个人价值得到体现,这又上升到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一个初中生形成这样的价值观本就是不良环境错误引导造成的错误的消费观和价值观,这又涉及到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多个层面的不良影响。孩子叛逆的极端型人格形成,也必然跟家庭父母尤其是这个父亲的为人处事有着直接关系,必定是缺失爱的关怀和陪伴,更多是强制和逼迫才造成孩子这种极端人格。这一点可以从这位父亲后来采取残暴手段杀死那位同学的行为可以推断出来。而那位仅仅只是出了一个错误的主意就因此付出生命代价的同学,也成为这场悲剧的焦点。一个缺少社会阅历的初中生,那能不犯一点错误,而这个错误却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从本质上来看,在这场悲剧里,三个人物都是受害者,他们都是被错误扭曲的思维定式害死了:要鞋同学因执着于虚荣的价值观而激情跳楼而死,跳楼孩子的父亲因悲恨无处发泄就寻找发泄口而残忍杀死教唆同学;而这个教唆的同学也同样是受错误的消费观和价值观抑或处于错误的友情或义气出了一个错误的主意而引祸上身。
如果说活着才是生命的基本意义,那么更好的活着才是生命更高级的意义。这个更好地活着就包含在第三第四和第五三个层次的需求满足程度。马斯洛的五大需求理论只是建构出生命意义的呈现状态,而没有提出统一的价值标准。这个时候,选择就出现了混乱和多样:有人为了活着而选择了屈辱与苟且,有人为了安全而选择了同流合污,也有人为了高贵和荣耀而选择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个高级生命意义的“高级标准”究竟是什么?古今中外的思想大师们得出了很多结论,但都没法形成规范人类行为的普世性价值标准。
2,生命状态的目的导向性分析
生命状态呈现出一种现象,而这个现象的背后则是一种目的导向的驱动。比如在“二桃杀三士”的典故里,齐景公实现了消除威胁隐患的目的,晏子实现了铲除政敌、树立威望和巩固地位的目的,三位勇士则舍生取义实现了保住“仁”“义”“勇”的高贵名节的目的。这个所谓的阳谋尽管受到各种持不同立场者的病垢,但他们都是在理性支配下从容应对的。而我们普通百姓则经常会出现错误认知引导错误判断、错误判断激发错误情绪、错误情绪引发意想不到后果而后悔不已的情况。
这个“一鞋毁两家”的悲剧就明显具备这个特征。孩子为了实现得到一双名牌鞋是他的直接目的,根据他的家庭情况,为实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采取极端措施,他选择了跳楼自杀相威胁,意外的是这个本是威胁的手段却让他失去了生命,更让他失去了获得一双名牌鞋而冀望获取的荣耀。孩子的父亲本来是要实现阻止儿子买鞋的目的,或是为了节约金钱,或是为了矫正孩子的错误消费观,但却没能成功阻止孩子跳楼的行为,从而失去了孩子。在这种悲情下,他更加失去了理性,他把自己的错误推脱给别人,报仇又成了他必须要成现实的目的,更加丧心病狂的残忍杀死那个同学,他的这个错误又直接毁掉了自己和自己的家庭。而那个被杀的孩子,只是为了实现帮助同学的目的,结果却因为一个错误的主意而失去了生命。
目的导向是研究生命意义的重要课题,我们究竟要为谁而活,究竟要如何来活,这是生命意义十分重要的关键。这个问题将会在第三部分进行阐述。
3,生命目的的价值取向性思考
目的导向是一种生命状态的行为模式,在这个模式的背后是受到生命活动的价值取向决定的,这就是价值观的问题。价值观体现在马斯洛五大需求理论中的“归属和爱的需求”、“赢得尊重的需求
”、“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三个层面里。
人既是一种动物,又是一种社会性的高级动物,所以人既有生物本能,又具有社会道德感。这实际上涉及到一个人究竟要“为谁而活”以及“如何去活”的重大问题。
我们所受到的教育或影响,一方面有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精忠报国、奉献社会、为民服务等等社会价值观要求,要求我们牺牲自我为群体,舍弃小我为社会 ,要求我们善良、正直、公义、诚信等。另一方面,我们又会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遭受欺骗、压迫、歧视、威吓等等,环境实实在在告诉我们,“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一个残酷的现实,你不为自己而活,谁还会为你而活?所以为自己而活,不择手段的极端利己主义,计划周密的精致利己主义,这都成为普罗大众的不二选择。
在利己主义大行其道的同时,我们又看到,这个社会确实需要秩序、平等、民主、公义、良善、慈爱等等这些普世价值才能和谐,也只有在这个平等、公义、和谐的社会大环境中,每一个个体生命的价值才能够得到体现。这又需要每一个个体生命必须要通过实现社会价值来实现个人价值。我们可以在目标定位上为自己而活,但社会法则规定了,只有通过实现社会价值才能实现个人价值。这就好比你的目标是直奔一个山头——实现自我价值目标,但要到达这个山头的道路只有一条——通过实现社会价值目标才能达到。比如你想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就必须在职业岗位上去发挥出职业岗位规定的价值;你想要年薪百万,就必须要具备获得百万年薪所具备的能力和素养;你想要获得别人的尊重,就必须满足大众尊重你的条件,即为大众提供服务;你想要享受别人的爱,就必须首先对别人施予爱。中国人把这个奥秘概括为“舍得”,即先舍后得,有舍有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没得。圣经则直接宣告:施比受有福。
三,从圣经真理探讨生命的意义
1,人类古圣先贤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概述
自然界的平衡是遵循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来实现的。大自然如此精妙绝伦、完美和谐的生态系统的背后,却是通过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来实现的。比如参天大树高贵和完美却稀少和成长缓慢,遍地野草卑贱却“野火烧不尽为春风吹又生”;食草动物面对食肉动物除了逃跑就只有被吃,但繁殖能力很强,只有被肉食动物猎杀才能保持总量平衡;食肉动物天生具备强壮的体魄、锋利的爪牙、高速的奔跑能力及狡猾的捕猎技巧,但他们的繁殖能力很差,与食草动物相比,他们经常因为食物缺乏而面临生存绝境。在动物世界里没有平等、公义、诚信、仁慈、良善这些道德概念,他们只有生存竞争下的本能意识。
人类文明的出现只是近五六千年的事,在文明出现以前的野蛮时代,按照考古学成果,原始人类经历了三四百万年的漫长时代。在这几百万年中,人类也都是按照动物界的丛林法则来生存的。文明出现以后,人类中的圣贤才开始探索用社会法则来规范个体行为,由家族到部落再到部落联盟最终其形成了国家。国家治理就是管理好百姓,从而开始出现了族规、民俗、艺术、法律 、道德、哲学、宗教等等文化成果。
西方文明的鼻祖是亚理斯多德和伯拉图,亚理斯多德主要建立了哲学、文艺和伦理学,希望通过文化来建构个体生命的社会属性;伯拉图最著名的《理想国》就是要通过建立国家机器来实现社会公平。
中国的儒释道法墨等诸子百家的思想归根结底也都是抑制个性放纵顺从社会规范。
儒家思想是要通过教化个体生命养成“仁义礼智信”的品质来实现和谐美满的大同世界。道家思想则是教化人们遵循天道人伦的自然规律,抛弃功名利禄虚妄追求,以此来摆脱苦难实现自由。
法家思想主张直接采取严刑峻法来实现愚民、弱民、威慑民、控制民的治国目的。墨家思想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宣扬“非攻”反对战争,崇尚平等,“尙贤尚同”,崇尚奋发有为,尊重科技,主张勤俭节约,反对纵情享乐。这些思想充满了正能量,曾经兴盛一时,但由于缺少哲学高度而偏重于组织纪律,墨家思想不能被统治者接受,但却在民间团体利用,墨家可以说成为中国最早的黑社会组织。
佛教思想本是从印度传来的,但却在中国发展壮大,与中国文化密切融合,影响巨大。佛家思想主要是通过改变人们的错误认知来实现脱离苦海到达彼岸的目的。佛家理论的核心就是一个“空”字,认为世界本体皆是虚空,一切存在皆是因缘,即“缘起性空”。而人们却把本性虚空之缘(色、相)当成了执念(业力)从而陷入妄想泥潭,被牢牢困锁在“贪嗔痴慢疑”的牢笼里不能自拔,从而使人生陷入苦难深渊无法解脱。若想要脱离苦海就必须要修持“善护念”来持守戒律,通过“无所住”即不着相,不痴迷执着于任何外部束缚,通过认清“非法相”的世界本质,来实现完全的自由,以脱离苦海到达彼岸。
儒家思想最有利于统治阶级的治国需要,因此成为了由政府推广的主流思想。孔子被祭上圣坛一直延续两千多年。儒家思想也就不断完善,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儒家经典《大学》提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由个人修身到世界大同实现途径。概括起来分为“三纲八目”:
“三纲”就是“明明德”、“新民”、“止于止善”,这是指“大学”教育要实现的教育目标:第一个目标使人明确什么才是崇高光明的道德标准——明明德。通俗的理解就是天道人伦的法则标准就是道,能够遵道而行就是最崇高的德性;
第二个目标就是引领人民离弃罪恶,更新生命——“新民”。“苟日新,日日新”,即修身养性,革故鼎新,类似于脱去旧衣成为新人的“十架道路”;
第三个目标就是通过修身达到最终目标——“止于止善“。“止于”就是达成、达到、实现的意思,“止善”就是最高的“善”的标准。曾子分别给不同地位的人指名了“止善”的标准是:为君止于仁,为臣止于忠,为子止于孝,为父止于慈,为人止于信。
有了“三纲”的教育目标之后,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这就是“八目”。分别是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就是研究和探索自然和社会规律;“致知”就是明了和掌握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诚意”是指恭敬谦卑的态度;“正心”是指树立公义良善品性,祛除淫乱邪恶的罪性;“修身”是指由思想到行为的除恶行善,由公开到私下的离罪成义(慎独);“齐家”即教导和管理自己的家庭走正道;“治国”在国家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平天下”即为实现全人类幸福做贡献。宋代的儒学大家张载更是提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警世名言。
人的动物本性就是自私、贪婪、淫乐、放纵、暴虐、自义、偏执等,概括起来就是人性里面都住着一个魔鬼,为自己而活就必然不断放大这个魔鬼使人变成魔鬼。人的社会属性则要求人必须要敬畏、谦卑、诚信、公义、良善、慈爱、忍耐、宽恕、舍己、奉献等,概括起来就是人的灵魂里需要住着一个天使。人性的撕裂就是里面这个魔鬼和天使经常打架,使得人一会儿是魔鬼,一会儿是天使。古圣先贤的一切思想概括起来都是要祛除魔鬼拥抱天使,但这个问题一直无法解决。随着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人们的精神世界并没有变得越来越高尚,反而是越来越堕落。法家思想生产出专制暴君,儒家思想生产出更多的道貌岸然的伪君子,道家思想则产生出很多骗子和逃兵,墨家变成了黑社会组织,佛家思想更是沦为世俗化的工具。也就是说,人类无论多么伟大的思想家,到目前为止都无法解决普世性的终极真理这个问题,都无法实现人性中魔鬼与天使对抗这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抑或“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这个无解难题。这也正是生命意义找不到答案的根源。
2,天启真理对生命意义的启示
《圣经》是一部由上帝自上而下直接启示人类终极真理和普世价值的经典,属于天启真理,与人类自下而上去探索天道法则有着本质的区别。下面从圣经真理的角度来探求人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圣经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上帝创造的,创造自然是为了创造生命,一切生物都是为了人类的生存而造。植物拥有“体”而没有“魂”和“灵”,动物拥有“体”和“魂”但没有“灵”,唯有人类具备灵魂体三种完备的属性。上帝用泥土造出了人的肉体,又赋予人独立的自由意志即魂,同时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吹了一口气进去,人就成了拥有灵性的活人。也就是说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要素:既要拥有美善圣洁的神的灵性,又要具备独立自主的自由意志的魂,当然还要有灵和魂寄托的生物基础的肉体。肉体生命只需要基本的物质供应就可以活着,就像植物和动物一样;魂就是人的自由意志、思想、情感、行为等都要由人自己的选择,自主决定,自我负责。没有魂,人就就变成了奴隶、木偶或者机器人。灵则是从上帝来的,他是人的本心良知,是造物主赋予的美善和公义,是要为上帝而活,遵天道而行。因此,人的生命质量也就可以分为属灵生命,属魂生命和属肉体生命。
第一,属灵生命特征——开悟生命
属灵生命的核心是“灵”,是灵性复活或者灵性觉醒的生命,也可以理解为开悟生命。因为他明白了世界的本源是什么,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所以也就懂得了自己该如何活。
首先,灵性觉醒的第一个特征就是明白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即世界是上帝的创造。这个世界的运行法则都是依照上帝规定的法则来运行的,这个法则就是三大律,即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属灵律法来运行的。世界顶级科学家大多都相信上帝,因为他们探索到极限和顶端才终于发现,他们各自探索的科学规律都是造物主专门为人类量身定做的。正如《罗马书》所言:“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 神已经给他们显明。自从造天地以来, 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罗1:19-29)
人究竟该如何活着,正如百川归向大海,万物朝着太阳,鱼儿离不开水,鸟儿离不开天空,月亮围着地球转,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些看似简单的自然现象,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们:人唯有为上帝而活,遵天道而行才能实现最高的自由,才是生命的真谛,才能成就最幸福的人生。
其次,属灵生命的第二个显著特征是灵、魂、体三者完美结合的生命。明白了世界的本质和人的本源之后,他就会把自己摆放在从属地位,赞美、仰望、信靠、交托、顺服、侍奉造物主就成为其生命的最主要目标,这个时候他的灵就是丰满的,成为了永不干涸的活水源泉。在灵性丰满的前提下,他的思想、意志、情感、行为等也当然要依从于灵的指引,他的魂都是从灵那里汲取营养,依照三大律即自然律、社会律、尤其是属灵律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灵和魂都闪耀着光芒的时候,这个人的肉体也必然行在光明之中,成为一个充满谦卑平和、诚信智慧,正直勇敢、光明磊落、乐善好施、扶危济困、舍己奉献、时时处处都充满正能量,从而深受大众敬重和爱戴的人。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丽莎修女就是这样的人。
再次,属灵生命的第三个显著特征就是肉体需求顺从于灵魂需求。世俗红尘世界的金钱、地位、荣誉、利益、权势、安逸、享乐等等各种欲望诱惑都不能影响他,因此他就可以远离丑陋和罪恶,持守美善和圣洁。他会坚持真理,传播光明,憎恶罪恶,祛除黑暗,为此他们可以忍受肉体上的各种痛苦和屈辱,甚至可以为真理而从容慷慨赴死。教会历史上的无数的殉道者都会把为真理献出生命视为自己最崇高的荣耀。
肉体具有喜罪乐罪的本能属性,可以娱乐至死,可以贪婪无度,可以自私自大,可以暴虐荒淫,可以无情无义,可以嗜杀成性等等,肉体欲望就像宇宙黑洞一样,威力强大而且永远无满填满。所以,若要灵魂丰满就必须要截断无限膨胀的肉体欲望,这也是修行路上要吃苦的道理,这吃苦是肉体满足缺乏一些而灵魂则是平安和喜乐的。所以,在持守丰满的灵和正大光明的魂的前提下,肉体的苦是不算什么的,这也是众多修行者以苦为乐的根源。
第二,属魂生命特征——执念生命
属魂生命的核心是“魂”,这个魂是一种失去灵的指引,不是从天上汲取营养,而是顺从于世俗世界的标准而形成的思想、观点、意念、意志、情感、人生观、价值观、各种理论体系和理想主义。其基本特征不是从“道”的法则而来,而是从人的需求而来,是人类社会竞争中形成的满足各自不同利益诉求的理念或理论。这种理念一经形成就会成为执念,成为支配其生命发展的动力源泉或价值追求。比如为了活着就要明哲保身同流合污;为了利益可以不择手段坑蒙拐骗;为了权力可以阴谋诡计明争暗斗;为了享乐可以出卖尊严践踏道义;为了主义可以发动战争荼毒生灵……人类社会一直无法摆脱战争的阴霾,小到家庭矛盾,中到利益集团冲突,大到国家民族冲突,站在各自的角度上似乎永远都是为“正义”而战。国家成了杀人的机器,领袖成了杀人的暴君,将军成为了杀人的英雄,历史成了一部杀人记录,百姓都成了杀人的工具。希特勒可以为德国伟大而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致使全球七千万人死亡,可以为高贵的雅利安人种的纯洁而屠杀600多万犹太人;波尔搏特的红色高棉为了其理想主义而杀死一百万人民;斯大林为了所谓的纯洁队伍发动的清党运动直接处决和镇压了120万曾经的战友和同志;打了三年还正在进行的俄乌战争已经导致一百多万人死亡;以色列为了消灭哈马斯把200多万的巴勒斯坦人圈困在小小的加沙地带,造成了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美国总统特朗普为了实现其“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宏伟理想,可以随意发动贸易战践踏国际贸易规则,扬言要把墨西哥和加拿大变成美国的新洲,要强制收回主权属于丹麦的格陵兰岛,他要成为美国的英雄,联合国宪章及任何国际规则对他都视同儿戏。这些都是属魂生命的状态显现。
“二桃杀三士”典故里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属魂生命,他们的行为都是处于各自的执念,都是满足各自的需求。景公满足了消除威胁的需求,晏子满足了干掉政敌的需求,勇士满足了荣耀的需求,这些都是缺少“灵”性指引下的执念作祟,本质上就是一种妄念。“一鞋毁两家”的悲剧也同样根源于妄念——满足虚荣的妄念和报仇雪恨的妄念。
人类在没有信仰或者错误信仰的前提下,都活在属魂生命的状态之中。政治变成了极权专制,经济变成了丛林法则,道德变成了谎言欺骗,法律变成了权力游戏,婚姻变成了交易平台,教育变成了机械模具,医疗变成了拿钱买命,宗教变成了愚弄的工具,食品变成了毒品,环境变成了苦境,人类普遍生活在恐惧焦虑杀伐争斗的状态之中,只能变得越来越暴戾,杀人与自杀等恶性案件也就越来越多。人类文明不是伴随着物质财富的丰盈而同步进步,人类的精神世界更加堕落,世界呈现出更加明显的末世特征。
第三,属肉体生命特征——血气生命
属肉体生命的核心就是“血气”,也可以叫“血气生命”。其基本特征就是自我中心,一切皆服从于自我满足:世界之大自己做王,所有规则自己做主,所有标准自己制定,所有真理自己为准,所有行为满足自我,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我可以骄傲自大,我可以贪婪自私,我可以享乐至死,我可以荒淫无度,我可以绝情寡义,我可以谎言欺骗,我可以践踏公义,我可以暴虐嗜杀,“我”就是法,“我”就是道,“我”就是标准,“我”就是上帝。
顺从肉体欲望的血气生命,不但给世界造成灾难,也同时使自己陷入万劫不复苦难之中。因为他们违背了天道法则,深陷罪恶泥潭,失去了造物主赋予人的本性而成为魔鬼,所以必遭受天谴惩罚。《创世纪》记载了大洪水毁灭之前,造物主的所思所想:“人既属乎血气,我的灵就不永远住在他里面”。“世界在 神面前败坏,地上满了强暴。神观看世界,见是败坏了;凡有血气的人,在地上都败坏了行为。神就对挪亚说:‘凡有血气的人,他的尽头已经来到我面前,因为地上满了他们的强暴,我要把他们和地一并毁灭’”。(创6:11-13)
前面所举的“一鞋毁两家”的悲剧,只是天天都在上演的成千上万的人生悲剧的一个典型案例。属乎肉体血气生命的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家庭矛盾中出轨、家暴、丈夫专横、妻子强势、婆婆霸道、子女叛逆、兄弟姐妹之间为了争夺家产或为父母养老反目成仇甚至大打出手等属于血气生命;职场里面的老板专横、上司阴险、同事诡诈等属于血气生命;学生软弱一些就会遭受霸凌,做人老实一点就会遭遇欺辱,坐个车会遇到老人野蛮要求让座,开车稍不注意就被恶意别车,走在路上无辜被酒疯子恶意挑衅,吃个饭稍不留神就会遭遇流氓打架被无辜伤害,见义勇为救了人却被恶意诬陷,接个电话稍不注意就遭遇电话诈骗,买个东西一不留神就会受骗上当,做点生意极易遇到设计完美的陷阱,投资理财被骗的倾家荡产,看个小病动辄被弄成大病而因病致穷,就连谈个恋爱一不留神就跳进婚恋骗局陷入情感漩涡,借钱给人等于结仇,善良助人成了傻瓜,胆大妄为的骗子成为膜拜名流,淫乱败坏的戏子成为明星,阴险狡诈者成功上位,贪腐挥霍者耀武扬威,辛勤耕耘的被嘲讽讥笑,溜须拍马者一路顺风……这世界是强权统治,“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内”。上帝俯察人类满眼全是罪恶,“没有义人,一个也没有”,这就是当今世界的真实写照。
罪恶的结局必定是毁灭,生命的败坏却无法自救,唯有向上仰望复活灵性,唯有顺服在灵性引导下重新建构自己的魂,唯有弃绝“属肉体生命”和“属魂生命”,唯有持守属灵律法活出“属灵生命”,这才是人类的根本问题。全部圣经的主旨就是“救赎”。上帝憎恶罪恶却怜恤罪人,救赎的途径和道路都包含在天启真理里面,留给人们的只有一个“信心”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