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epSeek绘制
【五绝】登临
文/华山论剑
风光身外景,岁月脚边霞。
我觉山如海,山疑我是沙。
【以琳赏析】
老师这首颇有些新意,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格律方面通篇对仗,这是颇有些难度的。绝句起承句对仗是比较容易的,转结则比较困难,主要是诗意所限,而老师这首则运用巧妙的哲思解决了这个困难,使诗意与对仗结构相辅相成,可谓大妙!
2.用语出奇。首句“风光”二字初读平平,但要读完了全句稍事思索不难发现,这又是老师惯用的双关手法。作为身外景的风光,不仅是眼前居高而视之景,更是人生得意的高光时刻,二者皆为身外之物。看到这一层,便也就此铺开了哲思的脉络,双线并行了。
登临山巅,霞色便由天边浮游于脚边,然而却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逝去的岁月正如这云霞般,成为远观之人眼里的无垠,心底的感慨。身外的风光,脚边的霞,皆是意在言外的心路线索,与眼前景平行铺排,带出转结在视觉与心灵上的双重冲击。
3.诗意提炼精妙绝伦。转结基于起承所构筑的宏阔背景,以视觉上的反差勾勒出生命的微渺之感。眼前绵延不绝的山峦如海涛般铺展开去,无垠无际,而此刻,眼观此景的“我”被极度缩小,眼前的景有多么宏阔,我就有多么渺小,竟如一粒沙一般。感觉老师像是登顶了阿尔卑斯山巅!这种视觉感受出于眼前绵延的山峦,也出于“我”的内观之眼,是一种既辩证又自觉的认知,对世界的,也是对自己的。
全诗语言精炼,诗意凝练。于简洁明了的画面中将人生的岁月之慨与生命感触辩证而形象地提炼出来,堪为妙笔巧思的佳作!

DeepSeek绘制
一粒沙的红尘劫
文/以琳
不曾想铺就大海蓝波
却被潮水一次次冲刷成波粼
不曾想披青插花
却被一粒种子交付生命
天边的霞光也不放过
把晚照拍成朦胧的样子
风自有最狂野的雄心
想把天地掩埋
被各种裹挟带离又落下
总难成就美景
却与繁星比肩而立
在一诺成金间不可数点

【五绝】上帝开的窗
文/以琳
山疑我是沙,不育一株花。
偏有孤城月,清清照我家。
【五绝】河堤梅影
文/以琳
冷梅诚一瘦,不倚万春霞。
独自丰盈处,犹堪固岸沙。

仿作通篇对仗:
【五绝】又见茱萸花开
文/以琳
黄出千千岭,寒消九九天。
故人犹自远,孤雁枉相传。
【五绝】雨雪之后
文/以琳
雪色迟迟到,春光慢慢醒。
寒山如戴帽,窗影可披青。

【五绝】读启示录之七号的审判之四
文/华山论剑
圣心开殿上,案卷展前身。
审视秋毫里,曾经立约人。

【五绝】与祢有约
文/以琳
曾经立约人,心底一抔春。
不竞尘间色,云端自洁身。
【五绝】识己
文/以琳
春来夜梦频,无处可容身。
世事尘烟隔,浑如局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