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一个姐妹打电话,她说,她让她12岁的儿子列每日计划,已经执行了一段时间,但是她儿子就各种作妖。她希望他修改一些计划的细节,她儿子直接表示烦躁,把她气得跳脚。
我问她,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列计划呢?
她说因为现在孩子快初中了,作业很多,他不列计划总是丢三落四。所以他们就让孩子每天要列计划,但是孩子可能到现在也并不理解这样做的目的。
(想一想,孩子甚至都不太理解父母要他这样做的目的,却也仍然还愿意列计划,直到他妈妈还要让他修改他才忍无可忍……从这个角度来说,孩子也算是一个挺听话的娃了)
我觉得青春期是一个孩子从幼年走向成人的过渡阶段,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孩子当成一个人格完整的人来看——所以让他们能够理解父母让他们做一件事背后的目的,就挺重要的。大部分的时候我和他们说话,就好像在和朋友说话,我还是蛮在意孩子自己的思路和想法的。
和幼年的孩子相比,青春期的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们不再是“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了。但是这并不是说,父母就“管不了”他们了。我们做父母的还是有“用父母的权威”的时候,但是这种“父母权威”就好像RPG游戏里的大招,次数都是有限的,肯定是要放在那些最最重要的事情上的。
比如说,如果我女儿和我说她要去男同学家里过夜(实际上并没有,只是假设哈),那我会用“父母权威”直接否定。即便我说道理,她不听,那也不行——因为这件事不行就是不行。
再比如说,如果孩子好好读着书,忽然天方夜谭地和我说,她不想读书了,想要开始出去打零工(实际上也没有,还是假设哈),那我也会用“父母权威”直接否定,你不要和我举这个那个名人辍学的例子——这件事不行就是不行。随着孩子越来越大,这种事情大概会越来越多,所以我想把“父母权威”攒着用才是比较明智的做法。
回过头来再看“列计划”这件事,我觉得这件事肯定不属于要用“父母权威”的大绝招来对付的事情。既然不是,那就还是要让孩子能够接受并自发地来做这件事。
所以父母需要考虑,列计划这件事真的有这样重要吗?我们是为了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长期习惯呢?还是为了应付眼前的应试教育?
如果只是为了应付眼前的应试教育,那我觉得“列计划”这件事最多只能作为父母的一个“方法建议”给到孩子。毕竟孩子才是那个在学习的人,他们更清楚哪个方法更适合自己。每个人学习方法也不同,既然只是一个“建议”,那是不是采取,就还是让孩子自己决定。
但如果说,父母认为“列计划”这件事非常重要,而且是一个可以让孩子受益终身的好习惯,那就值得继续讨论。
但是聊到这里,我就又要问另外一个问题:
“你们做父母的,自己平时列计划吗?
”姐妹说,她没有计划。
嗯。那这样算不算是一种“成年人的虚伪”?
姐妹说,其实她儿子也这样问过她:“既然列计划这样重要,为什么妈妈不列计划呢?”她的解释是,因为他每天要做的事情是固定的,但是她常常有很多突然的日程,这让她没有办法提前计划。
但是这样说法显然也是站不住脚的。如果我们教孩子的“列计划”的习惯这件事竟然都没有办法应付生活中“突然状况”,那这个习惯能够应用的场景就非常有限,不要说终身受益,直接说毫无用处也不为过了。
所以如果我是她儿子,我也不会服气这样的管教,因为父母说一套做一套。再一次,青春期的孩子只是年轻,但不是傻子,他们有自己的思辨能力:如果真的想要让孩子因为某个习惯受益,那父母自己可能也要想一想,我自己首先是不是要以身作则。
随后我们又聊到了她儿子嫌她啰嗦这件事。
从某个角度来说,我其实还挺理解她儿子,因为我父母也很爱聊学习,真的是聊什么话题都可以扯到学习上去。但是学习的事情,说来说去又毫无新意,那孩子就难免觉得啰嗦。
读书有多么重要这件事,我们其实很少和孩子聊,这件事从小到大聊得还不够多吗。除非有特别的事情,学习的事情我一般都是让他们自己去折腾的。我自己有五个孩子,我不可能像保姆一样手把手教他们学习——事实上这样的方法本身也不一定是好的。我们有时候会聊一些学习方法,但是就像我前文所说,这只是我的做法,我的建议,他们是不是要采取,我也很少干涉。
还有一点是,我觉得现在的孩子中英俱佳,见识也广。我硬是把我那套应试学习方法灌输给他们,真的是对他们好吗?——我对此也不确定。所以我还是鼓励他们自己去摸索,毕竟未来是他们的。
我偶尔也会和孩子分享一些我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痛苦。我觉得只有自己也持续在学习,才能理解孩子的难处。我之前也有一段时间几乎每天在学习,我发现我每天能够集中注意力的上限大概就是5个小时,5个小时以后的时间效率逐步递减。
孩子们其实也是这样,每天在学校上课已经超过5个小时了,让他们再回来继续学习本来就是很强人所难,这时候注意力涣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这样想来,父母看到这样的事情,不但不应该责怪,还应该要表扬他们即使注意力涣散,也仍然很坚忍的艰苦耐劳的学习精神吧。
我知道有的父母会说,我每天也上8小时的班,我回来不也还是要做很多事。但是这种说法也是不对的。很多大人上班的时候会摸鱼,做家务也不需要思想特别集中。而学习这件事,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回来做作业也很难有成就感。
真的,孩子能坚持我觉得就已经很棒了。
所以我和我的女儿平时聊什么。
我和我女儿什么都聊。很多时候我也会把我的一些人生经验告诉她。比如说,找男朋友,眼光要放高一点,不要拣在篮子里就是菜。我觉得对方是基督徒这件事非常重要,而且对于对方的信仰这件事,你在做决定之前要花多一点时间去了解。
我们今天还聊到了那个大富户在死前还在为自己装不下的财物建仓库的故事,那到底什么才是今生最有意义的事情呢?
比起聊读书,上面这些事情难道不是更重要的事情吗?如果青春期还不聊,那要等到什么时候再聊呢?
还有时候我们也会聊聊音乐,聊聊打游戏,聊聊怎么选洗发水——我喜欢那种不含化学成份的洗发水(此处应该有插入式广告)。还有她同学的一些八卦,原来在中国吃的一些好吃的东西,就各种各样的事情我们都会聊。
孩子们在学校有很多学习压力,同僚压力,如果回到家里,也仍然是严肃紧张,那就真的很累啊——心理健康也很重要不是吗。
我还是希望可以和孩子们建立一个良好的个人关系,希望他们想到妈妈,也觉得妈妈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
姐妹又说,她也希望孩子轻松一点,她给孩子安排了放松的时间,但是孩子的放松方式就是打游戏,而且一拿起游戏就打不停。
我知道这些话听起来好像也没什么不对,但是“安排放松的时间”这件事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滑稽。如果“放松”是靠安排的,那真的很难放松啊——最好的放松办法,就是我想放松就放松了不是嘛。
我觉得这也是现在很多问题的成因之一,就是孩子对自己的生活完全没有掌控感,人生都好像在被推着走。很多父母推到高中毕业就不推了——但是大学才是最需要学习的时候。
我们成年人也是这样。我前一阵子刷了个网飞的剧,刷的时候也很难停下来,但是结束以后我也会反省这个过程里我是不是过于放纵自己并且缺乏自控。孩子也是这样,他们在对自己时间的把控力也是在一次次失败中建立的——反正我的人生轨迹就是这样。我很喜欢我的一个朋友和我说的,他觉得孩子在年轻的时候犯错好过年纪大了再犯。
很多父母对于打游戏深恶痛绝,但是又无法提供替代的放松娱乐方案。我自己也很喜欢打游戏,我从来不觉得打游戏是一件那么糟糕的事情。有机会我也会带孩子们尝试各种新鲜的事情,比如我下周打算带孩子去钓鱼,我自己也没有试过——但想一想都觉得很好玩。
最后,这篇文章其实是《微信好友的拉黑与被拉黑》的延续。因为想到要和这些很要好的朋友来聊天,所以昨天特地抽时间给这个姐妹打电话。
所以这篇也不是对读者朋友的教导,纯粹是我们闲聊的记录。因为她聊到了生活的困扰,我一边和她聊一边也在思考。
姐妹和我打电话的时候比我还激动,甚至一度哽咽。她说她刚和儿子吵完,胸闷的时候听到我的声音实在是太好了。我心里也很感恩,我也有软弱的时候,上一次软弱的时候她家弟兄还花了很多时间陪伴我们。人间的美好,就在这些彼此的敞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