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信心求告,得蒙称义
——诗篇143灵修感悟
祷告是上帝赋予基督徒的一项特权,求告也是信心的一种体现。诗篇140-143都是大卫的求告诗。虽然都是求告诗,但其内容上却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内在逻辑关系。圣灵在这里启示我们得救与得胜所要经历的艰苦过程,同时也告诉我们如何在祷告中祈求,如何抓住重点合神心意,蒙神悦纳。
140是求神保守胜过试探,这主要是对付外部世界的罪恶的;141是求主帮助对付自己,这主要是对付内心深处的顽梗老我的;142是求主使用环境更新生命,这是内外齐发力,综合下功夫直奔主题;143则更是从神学角度启示“因信称义”的真理。上帝对人的救赎纯粹都是上帝的爱,跟所救之人的行为没有任何关系。按照世俗的标准,无论你是品行高尚还是恶贯满盈,在上帝那里你都是罪人,你都没有获救的资格。上帝之所以救赎人类,那是因为上帝的慈爱公义和信实,也就是说获救与否跟你的行为品行没有关系,但跟你是否信靠上帝和是否求告祂有直接的关系,这就是“因信称义”。保罗说:
【罗3:20】所以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个因行律法能在 神面前称义,因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
【罗3:21】但如今, 神的义在律法以外已经显明出来,有律法和先知为证。
【罗3:22】就是 神的义,因信耶稣基督加给一切相信的人,并没有分别。
【罗3:23】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 神的荣耀,
【罗3:24】如今却蒙 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地称义。
【罗3:25】 神设立耶稣作挽回祭,是凭着耶稣的血,藉着人的信,要显明 神的义。因为他用忍耐的心,宽容人先时所犯的罪,
【罗3:26】好在今时显明他的义,使人知道他自己为义,也称信耶稣的人为义。
这段经文十分清楚的告诉我们因信称义的真理:这里的“义”不是我们真的“义”,而是上帝称我们为“义”。祂之所以如此,不是因为我们没有罪,而是因为我们的罪被代赎了,我们在上帝那里欠的账被别人给还了,这就是祂的独生子耶稣基督以祂完美圣洁的宝血替我们交了赎罪券,这就是“称义”的含义。这个“还账”也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因信”,也就是说你必须要承认主耶稣为你赎罪还账。你明明在上帝那里有欠账,按照你的欠账你必死无疑,而且你也根本无力偿还。这时,慈爱的上帝祂不忍心你永死下地狱,也就想赦免你的罪。但上帝公义又是不能含糊的,也就是说“罪的代价必是死”这个天道规则不能改变,于是就想到了一个代赎的办法,这就是十字架的奇妙救恩。到了这时候,那就只需要你的一个认可就可以了。祂为你流血受苦,你还说:我没欠上帝的账,我不用还,我没有罪,我也不认罪,耶稣的死跟我没任何关系,这些就是“不信”,既然不信,那也就没了“因信”,这天大的救恩当然也就跟你没关系了。
诗篇143篇告诉我们如何满有信心的求告,那就是认罪悔改,倾诉苦情,心灵穷乏困苦,极度渴望救赎。下面我们具体来赏析本诗:
一,祈求上帝垂听祷告和恳求,凭神的公义和信实应允而非凭我是否为“义”(1-2)。
【诗143:1】(大卫的诗。)耶和华啊,求你听我的祷告,留心听我的恳求,凭你的信实和公义应允我。
【诗143:2】求你不要审问仆人,因为在你面前,凡活着的人没有一个是义的。
这个祷告的开头很特别,一开始就直接表明:主啊,我恳求祢救我,但我是一个不堪的罪人,祢听我的祷告和恳求应允我,完全是凭着祢的慈爱和信实,而不要问我是否为义。如果祢只救赎义人,那么这世界所有活着的人没有一个可以获救,因为全都是罪人,全都亏欠了祢的荣耀。祢只能凭借祢的大爱白白救赎那些敬虔求告祢的人了。
这是一种主动认罪的态度,也是一种灵命成熟的标志,更是一种强大信心的表现。在信心问题上,骄傲和谦卑是一个鲜明的衡量标准,信心的大小是跟谦卑成正比例关系,跟骄傲成反比例关系;即谦卑越大信心也越大,谦卑越小信心也越小;反之,骄傲越大信心越小,骄傲越小信心越大。骄傲的本质就是不愿意放下自我,不愿意完全顺服和舍己,也就是内心深处那个“自我”总是想要跟神角力;谦卑则是充分认清那个“自我”的破败本相,把那个“自我”全部倒空和粉碎,把自己完全交托给神,也就是彻底顺服在上帝的主权之下,表面看似乎没了自己,但却完全拥有了上帝。记得有一句名言:紧握拳头,你攥紧的只能是一把沙土,张开双臂你将拥有整个世界。这就是有与无的关系,这就是信心。
二,向上帝诉说自己的苦情——幽暗死亡之地,发昏凄惨心灵,干地盼雨渴望(3-6)。
【诗143:3】原来仇敌逼迫我,将我打倒在地,使我住在幽暗之处,像死了许久的人一样。
【诗143:4】所以我的灵在我里面发昏,我的心在我里面凄惨。
【诗143:5】我追想古时之日,思想你的一切作为,默念你手的工作。
【诗143:6】我向你举手,我的心渴想你,如干旱之地盼雨一样。(细拉)
苦难能够让人真正的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和无力,也能够让人反思罪性带给自己可怕的后果,还能够逼迫自己自我觉醒,思念是上帝的恩典,仰望和信靠上帝。诗人遭遇到死亡的幽谷,灵里发昏、心受凄惨,这时他才追想到从古至今上帝的作为,才想到唯一可以信靠的只有上帝,才开始向上帝举手求告,犹如荒漠盼甘霖一样,祈求拯救。诗人虽然是写他自己的感受,却也是所有人的普遍启示,我们每一个人岂不都是这样吗?自我和骄傲永远都是我们抵挡上帝的堡垒,唯有借着苦难才能彻底把它粉碎。
三,全面交托,祈求拯救(7-12)。
1,一求速速应允,免得跌入深渊(7)。
【诗143:7】耶和华啊,求你速速应允我。我心神耗尽,不要向我掩面,免得我像那些下坑的人一样。
2,二求慈爱之言,全天引路同行(8)。
【诗143:8】求你使我清晨得听你慈爱之言,因我倚靠你;求你使我知道当行的路,因我的心仰望你。
3,三求摆脱罪恶,藏身庇护之下(9)。
【诗143:9】耶和华啊,求你救我脱离我的仇敌,我往你那里藏身。
4,四求圣灵充满,全面接管一切(10)。
【诗143:10】求你指教我遵行你的旨意,因你是我的 神。你的灵本为善,求你引我到平坦之地。
5,五求审判罪恶,建立圣洁国度(11-12)。
【诗143:11】耶和华啊,求你为你的名将我救活,凭你的公义,将我从患难中领出来,
【诗143:12】凭你的慈爱剪除我的仇敌,灭绝一切苦待我的人,因我是你的仆人。
谦卑不是自卑,谦卑是除去那个与神为敌的自我和骄傲,谦卑还是要放大那个主动寻求上帝的主观能动的自由意志。马太福音25章主耶稣给我们讲了一个被称为“马太效应”的故事:天国的主人要外出远门,分别给了三个仆人五千两银子、两千两银子和一千两银子。等主人回来,领了五千两的仆人又赚了五千两来交帐,两千两的也赚了两千两来交帐,那个一千两的却说,害怕配了本钱没法交帐就把银子埋在地下了。这主人就斥责那一千两的仆人,并且要他把一千两银子收回奖励给那转了五千两的仆人。这就是著名的“马太效应”。我们的上帝大多时候都是扶危济困的,但在这里却是剥脱不足的给那个富有的,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跟同样是马太福音25章所讲的十个童女的比喻是一个道理,那就是在神的家园里,同样需要发挥你的自由意志,发挥你的聪明和智慧。我们都是仆人,作为仆人就要为主人多做贡献,贡献越多奖赏越大,没有贡献也就没有奖赏。
很多基督徒在认识上有一个误区,似乎谦卑和交托就是什么事也不干了,无论什么都是交给上帝来做,自己在神家里做一个只管享受的啃老族,这是对“谦卑和交托”错误理解。神家也不养懒汉,你不积极主动侍奉警醒,就会像那被关在门外的五个童女一样,也像那个被剥夺了一千银子的仆人一样。
大卫这里的祈求就是一个积极主动寻求上帝的智慧祷告,他的寻求没有个人私欲,都是在满足上帝旨意的前提下去求告的。上帝早都为我们准备好这些东西了,只要我们一求祂就会应允,就看我们求不求和怎样求了。
看过一个小故事,说的是一个基督徒被天使带到天国里,沿途有很多小屋,屋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宝贝,这位弟兄就问天使,这些是干什么用的,天使说,这些都是给你们预备的,只要你们一求就会得到,可是很少有人求,所以都放在这里了。
这个形象的比喻非常经典的说明了祷告祈求的重要性。大卫在本诗的祈求是我们向上帝祈祷的典范。感谢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