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愚顽人之愚妄
——诗篇五十三灵修感悟
首先我们要分析一下诗篇53篇与14篇两篇诗歌作者相同,内容也几乎完全相同,为什么会出现两次呢?
首先我们要找出他们不同的地方,从这个地方入手,再分析为什么会两次出现。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四个细节上:
一是部分诗句的用词不同:比如第1节下半节,第14篇为“他们都是邪恶,行了可憎恶的事”,第53篇则为“他们都是邪恶,行了可憎恶的罪孽”。
二是对于上帝的称呼不同:第53篇称之为“上帝”,第14篇则称之为“耶和华”,这一不同也是《诗篇》卷一与卷二整体上的差异。
三是结构不同:第14篇共有7节,第53篇则把第14篇的5、6两节合为一节,所以只有6节。
四是第53篇的标题比第14篇复杂一些,第14篇为:“大卫的诗,交与伶长。”第53篇为:“大卫的训诲诗,交与伶长。调用麻哈拉。”后者比前者多了诗歌之文体和曲调的说明。
《诗篇》的编者为什么要使之重复出现呢?对于这个问题,解经家争论颇多,但有一个基本的共识,就是两篇诗歌的用途不同,因为要在不同的场合下使用,所以需要用不同的曲调,因为面对不同的受众,所以侧重于训诲,于是就有了两个不同的版两次出现。
下面我们来赏析本诗内容。
十四篇我们以“上帝眼中的世人”为题进行分析,本次我们着重从“愚顽人之愚妄”来思考。
这是一篇描述“愚顽人”之信仰、生活和言行的诗歌。
“愚顽人”有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是愚蠢无知。他们坐井观天夜郎自大,习惯于用人的有限去断定上帝的无限,用可怜的知识去否定无限的真理。
第二个特征就是顽固不化。由于他们心被魔鬼控制,寻求真理的门被他们自己永远关闭,他们常常以真理自居,嘲讽敬拜上帝的人是愚昧无知。
第三个特征恣意妄为。没有上帝就没有感恩之心,没有敬畏之感,凡事都从自我出发,没有原则没有底线,经常干出令人发指天怒人怨的勾当。
大卫遇到的愚顽人是扫罗和拿巴,所罗门的儿子罗波安以及后来的南北诸多专行耶和华看为恶的事列王、钉死主耶稣基督的犹太人群体、还有近现代以来那些坚定的无神论者如尼彩,还有那位专门为了证明上帝不存在而发现宇宙大爆炸理论的顶级物理学家霍金、以及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普通百姓,用圣经的标准来衡量,他们都具备了愚顽的特征。他们自以为“没有上帝”,积极鼓吹自己就是自己的上帝,于是极端利己主义和精致利己主义成为人们膜拜的对象。然而,诗人大卫相信,上帝“从天上垂看世人”,洞察他们的每一个举动。假若他们长久不肯悔改,就无法逃避灭亡的结局。
一,愚顽人的症状——“没有上帝”(1–3)
这一段,诗人分别描述了“愚顽人”对上帝的态度和上帝对“愚顽人”的态度。前者强调“愚顽人”的症状,后者强调上帝对“愚顽人”的期待。“愚顽人”自以为“没有上帝”,所以纵容私欲、任意妄为。对于如此悖逆之人,上帝不会不管不顾,他“从天上垂看世人”,期待医治他们。
1,描述了“愚顽人”对上帝的态度——否认上帝,恣意行恶(1节)
【诗53:1】(大卫的训诲诗,交与伶长。调用麻哈拉。)愚顽人心里说,没有 神。他们都是邪恶,行了可憎恶的罪孽,没有一个人行善。
希伯来文中,“愚顽”的含义不单简单地指愚昧、鲁莽和狂傲,其中也有背叛的意思。因此,诗人笔下的“愚顽人”主要是指背叛上帝之人。换句话说,“愚顽人”之所以是“愚顽人”,不仅是因为他愚昧、鲁莽和狂傲,更是因为他“心里说,没有上帝”
使徒保罗对“故意不认识上帝”之人的描述,是对本节经文的最好诠释:“上帝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上帝已经给他们显明。自从造天地以来,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因为,他们虽然知道上帝,却不当作上帝荣耀他,也不感谢他。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将不能朽坏之上帝的荣耀变为偶像,仿佛必朽坏的人和飞禽、走兽、昆虫的样式。……他们既然故意不认识上帝,上帝就任凭他们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他们虽知道上帝判定行这样事的人是当死的,然而他们不但自己去行,还喜欢别人去行。”(参罗1:18—32)
2,描述了上帝对“愚顽人”的态度——没有“明白”,没有“寻求”、尽都“后退”、尽都“污秽”(2-3节)
【诗53:2】 神从天上垂看世人,要看有明白的没有,有寻求他的没有。
【诗53:3】他们各人都退后,一同变为污秽,并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
“愚顽人”故意不认识上帝,这是极大的罪恶,但上帝却并不因此立即丢弃他们,他“从天上垂看世人,要看有明白的没有,有寻求他的没有”,是要医治世人,拯救世人。这段经文,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教训:圣经反复强调人类的堕落,其根本原因不是要抹杀人类的人性,而是要强调上帝的恩典。准确、深入地理解上帝充满宽容的恩典,是走出“愚顽”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二、“愚顽人”的病因——“没有知识”(4)
【诗53:4】作孽的没有知识吗?他们吞吃我的百姓如同吃饭一样,并不求告 神。
这里的“知识”不是我们普遍理解的文化知识或者科学知识,这里的“知识”就是宇宙真理,就是“三位一体”独一真神的上帝创造并护理这个世界,就是耶稣基督的十字架救赎,就是主耶稣所说的:我就是到目前,真理和生命。
这一节既是上帝的质问,又是上帝严厉的斥责甚至是控诉。上帝借着以赛亚之口说:
“天哪,要听!地啊,侧耳而听!因为耶和华说:‘牛认识主人,驴认识主人的槽;以色列却不认识;我的民却不留意。”’(赛1:3)喜爱的上帝对于如此无知玩梗的人类简直到了伤心欲绝的地步。
三、“愚顽人”的结局——“骨头散开”(5–6)
“愚顽人”故意拒绝上帝的行为固然可恶,但上帝依然关爱他们,并愿意拯救他们,前提是他们愿意认罪、悔改,敞开心灵接受上帝的拯救。假若继续为非作歹,继续刚愎自用,他们就必定遭受被上帝“弃绝”的严厉惩罚。“骨头散开”,是他们可能要接受的其中一种结局。
1,“愚顽人”的结局——害怕,蒙羞、骨头散开(5节)
【诗53:5】他们在无可惧怕之处,就大大害怕,因为 神把那安营攻击你之人的骨头散开了。你使他们蒙羞,因为 神弃绝了他们。
“愚顽人”向来心高气傲、不可一世,因为过度自信,可能从来都没有过“恐惧”。可是,上帝却要给他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恐惧”。就在他们蓄意攻击他人之时,上帝却使他们“骨头散开”,意即暴尸荒野,无人掩埋。在东方文化中,这可真是一种奇耻大辱。一再拒绝上帝的“愚顽人”,最终都要落入这般处境。对每一位读者,都是永远的警钟
2,为国家民族祈祷——救拔被罪恶掳掠的选民(6节)
【诗53:6】但愿以色列的救恩从锡安而出, 神救回他被掳的子民。那时,雅各要快乐,以色列要欢喜。
表达了诗人对上帝之拯救的信念,想到“愚顽人”的结局时,诗人马上获得了信心。在他看来,“愚顽人”灭亡与以色列人获救总是同时发生的。因此,哪怕在最灰暗的时候,他也充满信心。
这里还需要注意,大卫时代的以色列人没有被掳事件,犹太人被巴比伦掳走时发生在400多年之后的事,所以这里还是一个预言。预言弥赛亚国度,因为在那个国度里,将不再有任何人声称“没有上帝”,他们将在那里一同“快乐”、“欢喜”。
二十世纪人类遭遇到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历史学家从经济、政治、历史、民族等各个方面去探求原因,却恰恰忽略了一个最根本原因,那就是无神论思潮的泛滥。两次世界大战都是由德国发动的,而德国哲学一直引领世界潮流。达尔文的进化论出现之后,无神论逐渐成为主流意识。德国出现了叔本华、尼采为代表的极端人本主义哲学思潮。他们主张“强力意志”、超人哲学”,把批判的矛头直接对准了基督教思想。尼采最著名言论就是:一声断喝——上帝死了!主张人的自由要从基督教对生命的限制和束缚中解放出来,极大的发挥个人的自由意志,这才是人生的真正意义。可悲的是,这位一生用哲学思想探究人生意义的大哲学家,最后陷入到极度虚无的状态,找不到人生的意义,以致精神分裂自杀而死。这位影响到后来的希特勒、斯大林以及诸多世界级强人的大哲学家,究竟是死于智慧还是死于无知?这实在是对现代人的极大讽刺。
重读诗篇53篇,我们会对今日无神论者诸多的愚妄之言行有一个更加深入的思考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