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
(马太福音18:21/35 和合本)
那时彼得进前来,对耶稣说:“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吗?”耶稣说:“我对你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天国好像一个王要和他仆人算账。才算的时候,有人带了一个欠一千万银子的来。因为他没有什么偿还之物,主人吩咐把他和他妻子儿女,并一切所有的都卖了偿还。那仆人就俯伏拜他,说:‘主啊,宽容我,将来我都要还清。’那仆人的主人就动了慈心,把他释放了,并且免了他的债。
“那仆人出来,遇见他的一个同伴欠他十两银子,便揪着他,掐住他的喉咙,说:‘你把所欠的还我!’他的同伴就俯伏央求他说:‘宽容我吧!将来我必还清。’他不肯,竟去把他下在监里,等他还了所欠的债。众同伴看见他所作的事,就甚忧愁,去把这事都告诉了主人。
于是,主人叫了他来,对他说:‘你这恶奴才!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你不应当怜恤你的同伴,像我怜恤你吗?’主人就大怒,把他交给掌刑的,等他还清了所欠的债。你们各人若不从心里饶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这样待你们了。”
弟兄姐妹平安,感谢主能和大家分享上帝的话语,今天我们分享的是记载在马太福音18:21-35不饶恕人的恶仆的比喻。
不饶恕人的恶仆的比喻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教导,希望我们能够给予它足够多的重视。因为这个比喻在教导一个我们常见的问题——如何处理来自身边弟兄姐妹带来的伤害。我们需要在这个问题上有深入的归正和思考,因为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也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它深深的影响着教会的健康和合一。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无法逃避的问题,就像主耶稣在马太福音18:7说的一样:“绊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既然无法避免,我们学会用真理的原则去处理和面对,就成了必然。
一:比喻的起因——彼得对惩戒制度的追问
不饶恕人的恶仆的比喻源于西门彼得提出的一个问题,彼得问耶稣说:“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吗?”彼得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是因为之前主耶稣在教导要怎样对待有过错的弟兄,这段教导被称为“教会的惩戒制度”,是教会最沉重的一项责任。在教会惩戒制度的教导中,主耶稣提醒我们:
如果我们受到同是基督徒带来的任何伤害,要采取的第一步,是“只有他和你在一处的时候"去找他,用谦卑的爱心指出他的错来。因为他有可能是无意伤害了我们——就像亚比米勒在无意中伤害了亚伯拉罕一样(创21:26);又或许他的举动是可以解释的——就像流便、迦得和玛拿西半支派回到自己的地,建起证坛,是有原因可以解释一样(书22:24)。
当然,弟兄(姐妹)带给我们的伤害也可能是刻意的,但是当我们私下的、没有第三方在场的情况下去和弟兄坦诚交通的时候,我们是按照圣经的教导凭着爱心“遮掩弟兄的罪”(彼前4:8),不是宣扬而是遮掩,遮掩不是放纵,而是私下解决并且不宣扬。所以无论如何,如果要争取回一位弟兄,重新恢复两个人的关系,这种友好、真诚、直接的方式,是最有可能成功的方式。
然而如果这种私下的、一对一的处理方式不能产生好的果效,那就要采取第二步,我们要“另外带一两个人同去”,作我们的同伴,当着他们的面,指出我们弟兄的错来。或许当他发现他错误的举动被人发现,会感到羞耻并愿意悔改。因为有时候我们怕的不是犯罪,而是犯罪被人知道。此时,见证人可以起到一同参与劝勉、防止事实被人扭曲的作用,并且可以证明我们在尽力挽回我们的弟兄。
最后,如果这两道处理程序都不起作用,第三步就要把整个事件“告诉教会”——把处理的权柄交给对教会承担主要管理责任的同工团队(18:18提到“你们在地上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可见这个权柄是给教会的,而不是给一个人的)。让他们出面进行最后的提醒和劝勉,目的仍然是要挽回我们的弟兄。这一次要比前两次更为严肃和正式,因为如果弟兄仍不悔改所行的,,那么就只剩最后一种办法来处理——我们必须难过地看他是一个挣脱了基督的原则,不被算为教会一份子的外邦人了。因此神学家史保罗说:只有一项罪可以使人被逐出教会,就是不接受教会惩戒制度的罪。
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主耶稣要求教会要承担起监督它成员道德操守的责任,并且教会有权柄,将不顺服和顽固的成员排除出去。在教会实施惩戒时,人不可以对此轻看。因为主耶稣应许说:“凡你们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
教会惩戒制度的设立是必要的,无论教会大小,都要严格按照这个次序挽回犯罪的弟兄。因为它可以1:维护教会的圣洁性;2:帮助软弱的弟兄胜过罪;3:可以使众人警醒。因此,严格的执行教会惩戒制度是对弟兄、对教会负责任的表现。
这个教导在教导我们对待有过错的弟兄的方式,我们要按照“私下”——“半公开”——“公开”的次序进行劝勉和挽回(次序不能颠倒)。于是彼得在认真思考这个教导之后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如果弟兄得罪我,我按照次序向弟兄指出他的错来,他接受指责并愿意悔改。但却在悔改后反复得罪弟兄,在这种情况下,我要原谅他几次呢?彼得想要在饶恕的真理上有一个清楚的标准。
二:比喻的内容——主教导什么是真正的饶恕
1:真正的饶恕是不计算弟兄亏欠的次数
关于饶恕,当时的文士和拉比有非常清楚的教训:如果有人得罪你一次,饶恕他;得罪你两次,饶恕他;得罪你三次,饶恕他;得罪你四次,那他就不配被饶恕了。彼得显然想要比文士和法利赛人行的更好,于是问耶稣:“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吗?”。彼得的义或许能胜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但却离耶稣的标准太远。主耶稣回答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七十个七次不是指四百九十次,而是完全的饶恕,没有次数限制的饶恕。我们关于饶恕的观念和彼得很像,认为饶恕是可以被次数衡量的,但主耶稣的教导却是对弟兄要有无限的包容和接纳。我们不应该计算饶恕的次数,对多一次的饶恕斤斤计较,那不是真正的饶恕。
当我们能准确的说出对方是第几次得罪我们时,那不是饶恕,那是计算人的恶。真正的饶恕是在原谅对方第一千次时和第一次一样,因为神就是这样赦免我们的。其实我们人很容易感受到被冒犯、不被尊重,就像作家卡夫卡所言:‘人和人之间的好感很脆弱,你关门的声音大了些,我就感觉你讨厌我了。’在有些关系中,四百九十次的饶恕很快会消耗殆尽,唯有完全的饶恕才能建立健康的关系。
我们试想,如果耶稣赞同彼得的看法,饶恕一个人最多到七次,那么上帝的教会将会变成什么模样?冷漠、自私、结党、纷争……正像现在很多没有饶恕的教会一样。
接下去,主耶稣用了一个比喻继续教导彼得饶恕的含义,在比喻中主耶稣说:“天国好像一个王要和他仆人算账……”这里提到“天国好像”,是个重要的提醒,它提醒我们,饶恕是上帝对他神国子民的要求,是每一个上帝的儿女都应该具备的品格。仇恨是容易的,但神的儿女要选择原谅。
在创世纪第四章拉麦曾夸口:“若杀该隐,遭报七倍,杀拉麦,必遭报七十七倍”。罪人总是想没有限制地对得罪自己的人加以报复。然而,我们的主却教导我们要不计次数地予以饶恕。
耶稣在另外一个场合说过,即使一个弟兄“一天七次得罪你,又七次回转说:‘我懊悔了。’你总要饶恕他”(路17:4)。这不是指某一天饶恕弟兄的极限,而是日复一日多次被得罪,也都继续饶恕。成熟的信徒从来都不会让自己的饶恕被弟兄的罪超过。当弟兄大大得罪他时,他的饶恕也在成长,饶恕反映了我们里面属灵的品格。
面对主的教导我们或许会产生一个疑问,当我们这样无休止的饶恕弟兄时,会不会是对罪恶的放纵,教会的公义圣洁何在?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平衡的来看待,上文的惩戒制度是在告诉我们不能纵容罪,而这里的教导则是告诉我们不要记恨人,这二者并不冲突,因为一个解决的是对待罪的问题,一个解决的是对待人的问题,饶恕人却不纵容罪,是我们对待得罪我们的弟兄的态度。
2:真正的饶恕是不计较弟兄亏欠的程度
主耶稣继续说道:“一个王要和他仆人算账。才算的时候,有人带了一个欠一千万银子的来。因为他没有什么偿还之物,主人吩咐把他和他妻子儿女,并一切所有的都卖了偿还。那仆人就俯伏拜他,说:‘主啊,宽容我,将来我都要还清。’那仆人的主人就动了慈心,把他释放了,并且免了他的债。”
“一千万银子”原文是“一万他连得”,这对一个王的奴仆来说,是永远无法偿还的天文数字。面对这笔巨额债务,他和他的全家只有恐惧战兢。因为主人要按照法律,把他们卖作奴隶,并变卖他们家中一切所有的,他即将妻离子散,无家可归。据说,大希律一年的税收所得是九百他连得(两百他连得来自加利利和比利亚的税收,一百他连得来自分封给他儿子腓利之地的税收,另外的六百他连得来自亚基老所管辖之地区的税收——约瑟夫《犹太古史》)。
面对自己将要承受的公义的审判,他开始并且也只能求告主人的恩惠。这里有几个词,表明了他的三种态度:“俯伏”——表示对审判的降服;“拜他”——表示对恩典的渴望;“将来我都要还清”——表示对悔改的承诺。此时,“蒙饶恕”是他生命中最大的需要,唯一的出路。
面对仆人对自己的亏欠和恳求,主人选择了用恩典的原则,而非公义的原则对待他——“把他释放了,并且免了他的债。”主人无条件的赦免了仆人,不计较他对自己亏欠的程度。而且这个赦免是完全的,免了他的债,而不是免了他部分的债。并且对亏欠的仆人没有任何的羞辱和刑罚,就好像帮派电影中,带头大哥愿意原谅自己的马仔,却恶狠狠的吩咐手下:人可以走,但胳膊得留下。
真正的饶恕是效法天父的饶恕,不计较人亏欠我们的程度,因为我们对上帝的亏欠就是这样金额巨大并且无法偿还。但在基督耶稣里,我们却承受了无条件的、彻底的饶恕和赦免,感谢上帝。
3:真正的饶恕是分享从主领受的怜悯
接下去,主耶稣告诉我们,正是这个人,在他自己得饶恕之后,却拒绝为了一笔小小的债务饶恕一位与他同作仆人的人。主耶稣说:“那仆人出来,遇见他的一个同伴欠他十两银子,便揪着他,掐住他的喉咙,说:‘你把所欠的还我!’他的同伴就俯伏央求他说:‘宽容我吧!将来我必还清。’他不肯,竟去把他下在监里,等他还了所欠的债。”
他的同伴所欠的是“十两银子”,“十两银子”原文是一百个得拿利乌(Denarius),约是一个男人100天的工价,这个亏欠并非不可偿还的,对方也并非不愿偿还。他却揪着他,掐住他的喉咙,把他下在监里,并要求立刻的偿还。透过他的举动我们明显的看见,他对待同伴没有丝毫的怜悯。
上图:罗马帝国的银币得拿利乌Denarius,上面有凯撒头像和名字。
主耶稣继续说道:“众同伴看见他所作的事,就甚忧愁”,这个仆人对待同伴如此凶恶的手段令人忧愁,人们忧愁他为什么蒙了那么大的怜悯,却不愿与自己的同伴分享一点,于是去把这事都告诉了主人。于是,主人叫了他来,对他说:‘你这恶奴才!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你不应当怜恤你的同伴,像我怜恤你吗?”
在这段经文中主耶稣借主人的口,说出了自己的话,他对蒙饶恕的人的要求是:应当怜恤你的同伴,像我怜恤你。这里提到了两方面重要的内容,一是:主的饶恕是我们饶恕人的动力。我们之所以能饶恕人,是因为我们也曾被主饶恕,主的饶恕是我们饶恕的力量。因为我们本应该承受的是地狱的沉沦和永恒的审判,我们没有什么“偿还之物”使我们逃脱罪债,但主耶稣却舍己做了我们的挽回祭,义的代替不义的,使我们本该灭亡的人却可以成为神的儿女。我们领受的是何等大的赦免,我们不应不以为然,这丰盛的恩典应该成为我们饶恕人的动力。
二是:主的饶恕是我们饶恕人的榜样。我们的饶恕应该“像”主的饶恕,主的饶恕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不以对方的改变为饶恕的前提条件。就像他在十字架上承受痛苦和羞辱的时候,为钉他的人所作的祷告: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被圣灵充满的司提反在殉道时的饶恕多么像主:他们正用石头打的时候,司提反呼吁主说:“求主耶稣接收我的灵魂!”又跪下大声喊着说:“主啊,不要将这罪归于他们!”说了这话,就睡了。【徒7:59/60】属肉体的在逼迫属灵的,但属灵的却为属肉体的代求,为逼迫自己的祷告。
被称为人间天使的特蕾莎修女写过一首令人动容的诗《不管怎样》,她在诗中写道:
“人们经常是不可理喻、没有逻辑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无论如何,你要原谅他们;
即使你是友善的,别人也会说你自私自利和动机不良,无论如何,你还是要友善;
当你功成名就,你会赢得一些虚假的朋友和一些真正的敌人,无论如何,你还是要成功;
如果你是诚实和坦荡的,人们可能会欺骗你,无论如何,要诚实和坦荡;
你多年来营造的东西,会被毁于一旦,无论如何,你还是要去营造;
如果你找到了安宁和幸福,有人可能会嫉妒你,无论如何,你还是要快乐;
你今天所做的善事,往往明天就会被忘记,无论如何,你还是要做善事;
把你最好的东西给予世界,也许这些东西永远都不够,无论如何,把你最好的东西给予这个世界吧;
你看,说到底,这是你和上帝之间的事,而决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
主在凡事上为我们做了榜样,叫我们照着他向我们所作的去作。饶恕就是以我们从主领受的饶恕为动力,以主对我们的饶恕为榜样,与人分享从主领受的丰富怜悯。
4:真正的饶恕是发自内心的宽容
最后主耶稣在比喻的结尾说:’主人就大怒,把他交给掌刑的,等他还清了所欠的债。你们各人若不从心里饶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这样待你们了。”
在登山宝训和主祷文中主耶稣也有相同的教导:“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太6:14/15】;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太6:12】这不是说我们可以通过饶恕,获得耶稣的饶恕。而是说,所有真正经历过耶稣饶恕的人,他一定会有饶恕别人的生命。饶恕,不是一个人得救的前提,而是一个人已经得救的真实表现。并且,我们对人的不饶恕会成为我们和天父之间关系的阻碍。
“从心里饶恕”才是真正的饶恕,不只是口头和外表的饶恕,而是发自内心的不再纪念弟兄从前的亏欠。我们很容易在口头或是外表表现出对一个人的接纳,于是这样“有口无心的饶恕”塑造了很多脆弱的“面合神离”的关系,而这样的关系是教会健康和合一的巨大隐患。我们试想,如果主耶稣像我们一样只是嘴上赦免我们,我们会怎样。
真正的饶恕应该是我们内心一个认真的决定,我们下定决心选择去原谅,原谅人不应该有任何伪装。
三:比喻的警告——不怜悯的人要受无怜悯的审判
最后主耶稣警戒门徒:“你们各人若不从心里饶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这样待你们了。”不饶恕人的恶仆承受了主人的愤怒,他和主人的关系被破坏了;他被交给掌刑的人(不只是下在监里),他失去了刚刚获得的自由并要承受痛苦;他被要求重新还清自己所欠的,他要重新背负沉重的债务。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不愿意饶恕他同伴区区十两银子的亏欠。
当他被主人用恩典对待,却不肯以恩典的原则,而是以公义的原则对待别人时。主就要以公义的原则对待他,直到他满足了主人公义的要求。
当我们不愿意饶恕弟兄时,也要这样承受和天父之间关系的疏远,心灵的束缚和无休止的苦毒。“饶恕”原文的含义是“遣走某人、对某事放手”,不计较对方的过错。这既是对人的释放,也是对自己的释放,既是对人的医治,也是对自己的医治。但我们能在伤害中选择饶恕的时候,有心悔改的弟兄会感到释放和安慰,当我们能饶恕人的时候,我们也将经历上帝更大的释放和安慰。
愿上帝祝福大家。
*回应诗歌——《圣法兰西斯的祷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