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犹太人
#基督
#耶稣
编者注:这是《桌边谈》杂志:耶稣时代犹太人的生活系列的第3篇。
敬拜是上帝的子民在一个充满敌意的世界中保持自己独特身份的重要方式。和古时候的以色列人一样,对于第二圣殿时期后期(公元前 516 年至公元 70 年)的犹太人来说,圣殿以及在圣殿里的敬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对于生活在散居地(以色列境外)的犹太人来说,强调研读圣经的当地的犹太会堂变得越来越重要。显而易见,这与早期的基督教会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
新约的读者对于圣殿和会堂都不陌生,尤其可以从耶稣和保罗的事工中看出来。斐洛和约瑟夫等其他古代作家的著作以及考古学也有助于我们研究这些机构。但公元 200 年后的拉比文献,比如《密示拿》(Mishnah),其中关于圣殿和会堂的大量描述就比较令人怀疑,一些学者认为这本著作是为了推广拉比习俗而写的。
圣殿
从公元前 19 年开始,大希律对圣殿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和美化,并大大扩建了圣殿山,使其成为古代世界最大的坛。外邦人可以进入外院,外院有商铺和换钱的地方。犹太人可以进入圣殿旁边的庭院,甚至圣殿的外围。只有祭司才能靠近祭坛和圣殿本身。
强调研读圣经的当地犹太会堂变得越来越重要
圣殿的仪式包括每天、安息日、新月和节期在圣殿献上某些特定的祭物,以及一些个人性的献祭。例如,祭司每天早晚都要在圣殿内的香坛上焚香,并在圣殿外的祭坛上献上羊羔作为燔祭。这一仪式可能还包括利未人的诗班唱诗、吹号以及祭司为聚集在一起敬拜和祷告的人们祝祷。根据后来拉比文献的记载,祭司们在献祭前还会在一个房间里诵读祝福语、妥拉(旧约律法)和三段祝祷词。
犹太人会在三个朝圣的时节以及必须献祭时(如产后洁净)前往圣殿。要接近圣殿,他们需要保持礼仪性的纯洁,他们可以在圣殿附近的洁净池(希伯来文 mikvaot)中洁净自己。如果献祭的人带去祭物,他们就会将祭物交给祭司,祭司会将手放在祭物上(进行献祭仪式),然后宰杀祭物,根据祭物的不同,将血洒在祭坛上或倒在祭坛底部。祭物预备好之后,祭司会根据规定在祭坛上焚烧祭物相应的部分。
圣殿由撒都该人主导的祭司掌管,尽管包括法利赛人和爱色尼人(Essenes)在内的各种团体也试图影响圣殿内的活动。祭司和利未人被分为二十四组,每组每年大约去两次耶路撒冷,每次为期一周,在圣殿中履行职责。根据后来犹太教拉比文献的记载,非犹太教徒同样也被分成若干小组,其中一些没有职分的犹太平民会与祭司和利未人一起来到耶路撒冷,见证持续一周的圣殿献祭。那些留在家中的犹太人则会在这一周聚在一起阅读创世相关的记载并禁食。
会堂
会堂一词源于希腊语”聚会”,在七十士译本(旧约的希腊语译本)中用于指以色列的会众。在新约和其他古代文献中,尽管会众的概念仍然存在,但此时会堂也可以指建筑物。尤其是在散居地,犹太人的聚会场所也被称为祈祷所和学校。在以色列发现的第二圣殿时期的犹太教会堂都有一个长方形的主会议厅,通常边缘都有石凳,中间有一块空地,空地上很可能还有另外的长凳或椅子。
在新约时代,犹太人经常在安息日的时候聚集在会堂。目前还不清楚聚集的人口比例是怎样的,也不清楚聚会是否总是包括妇女和儿童。聚集的主要活动是诵读摩西五经(或妥拉,即旧约圣经的前五卷),可能是先用希伯来语诵读,然后再用阿拉姆译本诵读。在希腊语地区,可能还要用希腊文诵读。通常还会再读一遍先知书。正如新约圣经所记载的(路四16-30;徒十三15-52),读经之后通常会有教导。读经和教导是由包括祭司在内的社群中有地位的人完成的。后来的拉比文献描述了宣读摩西五经的既定模式,例如诵读摩西五经的哪些部分,如何祷告以及在诵读和教导前后如何祝福,但这些模式不太可能是在当时才确定下来的。
会堂的权力结构可能因地区而异。其中经常提到的一个职分是管会堂的,他应该是社群中有地位的人。一些碑文表明,管会堂的可能也是会堂的建造者。有一篇碑文记载,这个职分是在一个祭司家庭中由父及子代代相传的。
从广义上讲,学者们认为会堂有两种可能的起源。一些人认为它是在某些危机中形成的新型机构,例如,会堂可能是巴比伦流亡期间第一座圣殿被毁之后应运而生的;另一些人则认为它是早期社群机构的延续,比如古代聚集在城门口的一些以色列人(得四)。当然,也有人认为会堂产生于这两种可能性的结合。
在许多方面,这场争论是由对第二圣殿时期犹太会堂的不同看法引起的。它主要是一个礼敬拜中心还是一个社群的中心呢?其中固然有宗教元素,而且这些元素在后期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公元 70 年圣殿被毁之后。然而,会堂也是进行审判和鞭笞、举办城镇会议、旅行者借宿、集体用餐、学校和存钱的场所。我们必须要注意到第二圣殿时期犹太会堂的这种综合性的特征。
本文选自《耶稣时代犹太人的生活》系列合集。
约书亚·范伊博士是加州西敏寺神学院的希伯来文与旧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