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路加福音8:16-21
器皿下的灯(可4:21-25)
16“没有人点灯用器皿盖上,或放在床底下,乃是放在灯台上,叫进来的人看见亮光。17因为掩藏的事,没有不显出来的;隐瞒的事,没有不露出来被人知道的。18所以你们应当小心怎样听。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凡没有的,连他自以为有的,也要夺去。”
遵父旨的人都是亲属(太12:46-50;可3:31-35)
19耶稣的母亲和他弟兄来了,因为人多,不得到他跟前。20有人告诉他说:“你母亲和你弟兄站在外边,要见你。”21耶稣回答说:“听了 神之道而遵行的人,就是我的母亲、我的弟兄了。”
弟兄姐妹平安,感谢主能和大家分享上帝的话语,今天我们分享的是记载在路加福音8:16-21节的两个比喻——点灯和亲属的比喻。
路加福音第八章是一章内容特别丰富的经文,它包含了3个比喻和4个神迹。3个比喻分别是——“撒种的比喻”、“点灯的比喻”和“亲属的比喻”;4个神迹分别是——“平静风浪的神迹”、“医治格拉森被鬼附之人的神迹”、“医治血漏妇人的神迹”和“医治睚鲁女儿的神迹”。
这样有序的安排是因为路加作为一名医生(西4:14),他有很认真的对待信仰和写作的态度,在路加福音全书一开始,他就表达了自己的写作方式:【路1:¼】提阿非罗大人哪,有好些人提笔作书,述说在我们中间所成就的事,是照传道的人从起初亲眼看见又传给我们的。这些事我既从起头都详细考察了,就定意要按着次序写给你,使你知道所学之道都是确实的。
因此,路加写作的福音书有如下几个特点:
1:是有依据的(亲眼看见又传给我们);
2:是完整的(从起头);
3:是严谨的(都详细考察);
4:是系统的(按着次序)。
而这里的“定意要按着次序”其实并不是指时间上的顺序,而是按着经文主题有清楚的安排。
我们可以看到路加将“撒种的比喻”、“点灯的比喻”和“亲属的比喻”这三个貌似不太相关的比喻放在一起,是因为这三个比喻都和“听道”有关——撒种的比喻注重个人对真理的领受(路8:12、13、14、15);点灯的比喻注重个人对真理的见证(路8:16);而亲属的比喻则注重个人和主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我们先来看“点灯的比喻”
一:成为公开的见证
1:生命被主点亮
经文提到:“没有人点灯用器皿盖上,或放在床底下,乃是放在灯台上,叫进来的人看见亮光。”首先,主耶稣借用这个简单的常识来提醒我们,当一个人预备好自己的心成为好土地,将上帝的真理领受在自己心里,他的生命就像一盏被主点亮的明灯。而灯本身是不会发光的,它需要被人点亮才能发光。就像月亮本身不会发光,需要反射太阳的光辉一样。我们的生命本身也不会发光,这个光在马太福音5:16节被解释为可以荣耀上帝的好行为。我们现在之所以能发光,不是因为我们好,而是因为我们的生命被主、被主的真理点亮。当我们观察自己的生活我们就会发现——只有当我们越亲近主,越多的从他领受真理和能力时,我们作为一盏被点亮的灯才会越有亮度,越能照亮身边的人,越能荣耀神。
2:生命为主发光
其次,主耶稣特别强调“没有人点灯用器皿盖上,或放在床底下”。为什么?因为这样做违背了的点灯的目的和初衷,点灯的目的就是为了照亮,当灯的光线被掩藏和遮挡,灯就不再具备价值了,灯的价值就在于发光。
这一点提醒我们,主耶稣盼望我们这些领受他真理,生命被他点亮的人,要为他发光,为他作美好的见证,照亮身边的人,让人藉着我们的光照能够找到生命的主,走上永生的路。这是我们基督徒最大的使命,也是我们基督徒最大的价值。就像彼得在书信中对弟兄姐妹的劝勉那样: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 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2:9】使徒彼得在这段经文中先强调了我们的身份是“被拣选的族类”、是“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然后又提到了我们的使命和托付是宣扬主的美德。
他想要把我们的信仰可以成为公开的见证,而不只是个人的领受。他盼望我们信仰的光可以照亮人,而不是被我们刻意地隐藏起来。
主耶稣提到“没有人点灯用器皿盖上,或放在床底下”,这里的器皿,在马可福音中被更具体的指出来是“斗”——一种木制、四方,用来量取粮食的量具。而在路加福音8:11节也提到“没有人点灯放在地窨(yìn)子里”。关于点灯不放在斗底下、不放在床底下、不放在地窨子里,有一种解释我认为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提醒,虽然我们不能肯定这种解释就是主耶稣当时设比喻的含义,但对我们来说却是一个很重要的提醒,也是一种很实际的状况。
有人将这几种情况分别解释为:
在斗底下,意味着人心胸狭小,与人相处斤斤计较,就像“斗”一样精于计算,所以不能舍己为主发光;
在床底下,意味着人懒惰、安逸、贪图享乐,没有受苦的心志,所以不能为主去跑那当跑的路,打那美好的仗。因为懒惰,这些人也不能发出光来;
在地窨子里(地下储藏室、地窖),意味着人内心有太多暗昧可耻的事,因为生命有太多地方没被主更新与对付,所以也不能发出光来。
我们在这里可以思考一下,以我们目前的光景来看,我们是把信仰放在了灯台上,还是隐藏了起来?
当我们发现,自己每天按时接送孩子,如此3年如此6年,一同接送孩子的家长却不知道我们是基督徒时,我想我们可能是把我们的信仰隐藏了起来;当我们发现,自己有读经的生活,也有聚会的习惯,但是却没有在同事面前阅读圣经的勇气时,我想我们可能是把我们的信仰隐藏起来了……
我们需要悔改,将我们的信仰从斗底下,从床底下,从地窨子里拿出来,把它放在灯台上,让它在该在位置发光。我们需要在一些需要表达立场和观点的时候,告诉人真理的原则和圣经的看法是什么。也需要让我们的信仰生活成为一件自然的事情——让公开场合下的阅读圣经、祷告、与人分享信仰成为一件自然的事情。
我们还记得,当保罗在第三次旅行布道结束后要往耶路撒冷去,保罗明知道在那里会有困锁等着他,但他“却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从主耶稣所领受的职事,证明神恩惠的福音”。于是保罗陆续辞别各地的圣徒,坐船往耶路撒冷去。值得注意的是,当保罗到了“推罗”,与那里的圣徒同住了七天,要分别的时候,他们一同“都跪在岸上祷告”。众人一同跪在岸上,一个公开的场合,不止一个人跪,而是每个人都跪,他们并不是时间仓促或者没有地方祷告,而是他们不以福音为耻,他们在过一种很自然也很公开的信仰生活,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个见证。
我们的信仰不仅需要被主点亮,也需要为主发光。希望底波拉的祷告可以成为我们的追求和属灵光景:愿爱你的人如日头出现,光辉烈烈!”这样,国中太平四十年。【士5:31】
接下去耶稣说到:“因为掩藏的事,没有不显出来的;隐瞒的事,没有不露出来被人知道的。所以你们应当小心怎样听。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凡没有的,连他自以为有的,也要夺去。”
这段提醒包含了两个“因为”,并在两个因为中包含了一个“所以”。这里提到的“所以”是两个“因为”的核心内容。
耶稣教导人要反思自己听道的态度,小心自己是怎样听的。这和上文提到了的四种田地的比喻有关,我们到底是怎么听道的呢?是像路旁的地听过随即就忘了;还是像土浅石头地一样,没有根,有的只是暂时的火热;还是像荆棘地,有太多属世的思虑和困扰;还是像好土地,用温柔的心领受所栽种的道,并且忍耐着结实。耶稣让我们小心自己听道的态度,因为人听道的态度如何是掩藏不住的,有一天都要藉着环境暴露出来,如同新郎的延迟暴露了愚拙童女属灵的光景一样。
另外一点,主耶稣也提到了属灵成长的原则——有的还要加给他,没有的,连他自以为有的,也要夺去。这一个原则在四福音中被记载了4次,分别是在太13:12撒种的比喻,太25:29按才受托的比喻,路8:18点灯的比喻,以及路19:26十锭银子的比喻(和按才受托的比喻相同)出现过。
这是主耶稣提醒我们小心怎样听的另一个原因——我们听道的态度会影响我们属灵生命的成长。当我们的心像好土地一样对主的话柔软,我们就会在真理上有更多的收获和得着,30倍、60倍、100倍。当我们的心没有被预备好成为好土地的时候,我们就会连已经得着的,也会失去。
听道的态度会很深的影响我们信仰的程度。
在马可福音中多提到一句:“你们所听的要留心。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并且要多给你们。”【可4:24】这句话经常被我们理解为如何与人相处,其实这句话是在主耶稣提醒我们如何领受神话的时候被提出来的。他的意思是,当我们听道时,我们用什么样的量器量给讲道的人,神就会用什么量器量给我们,并且要多给我们。当我们以较大的量器接纳领受传道人与传道人所讲的信息,那么神就会以更大的量器量给我们。当我们以较小的量器反感排斥传道人与传道人所讲的信息,那么神就会以更小的器皿量给我们。
所以这一段的经文就是在提醒我们要为主作美好的见证,并且小心自己听道的态度,因为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神的话来的。
我们看下面的经文:
耶稣的母亲和他弟兄来了,因为人多,不得到他跟前。有人告诉他说:“你母亲和你弟兄站在外边,要见你。”耶稣回答说:“听了 神之道而遵行的人,就是我的母亲、我的弟兄了。”
图:木刻版画,耶稣医治病人
二:成为神家里的人
在马可福音有对这段经文更详尽的介绍:耶稣进了一个屋子,众人又聚集,甚至他连饭也顾不得吃。耶稣的亲属听见,就出来要拉住他,因为他们说他癫狂了。【可3:20/21】
我们知道,我们的主耶稣是一个有着强烈使命感的人,在他12岁还为孩童的时候,就已经具备了一个心志——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主耶稣在受洗、受试探,正式开始弥赛亚的侍奉后,便常常走遍各城各乡去传扬福音,为了别人的需要不顾自己的需要。当耶稣进了一个屋子,众人又聚集,“又”说明是短时间再一次的聚聚,耶稣忙碌到一定的程度,连饭也顾不得吃。耶稣的亲属听见了便想要出来拉住他,因为他们认为耶稣癫狂了。透过下文我们知道,这里说的癫狂了,是他们认为主耶稣被鬼附了。因为耶稣的表现实在超乎他们过去的经历和理解能力。
因为耶稣三十岁之前和三十岁之后的表现差异太大了,三十岁之前主耶稣在家里分担家庭的重担和压力,负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但三十岁之后,好像变了个人一样,常年在外,并且医病、赶鬼、行许多异能,这样的耶稣让他的亲属感到陌生。于是认为耶稣是被鬼附着了。连耶稣的母亲和弟弟们都不理解主耶稣所作的,我们要知道主耶稣肉身的母亲马利亚可是有天使长加百列亲自启示的人。但她对耶稣的仍然存在着错误的认知,他认为耶稣是来承受“大卫的位”的,是为以色列带来自由和复兴的君王,但耶稣所作的好像和她所盼望的背道而驰,于是带耶稣的弟兄们来找耶稣。
当时在房间里听道的人多,不得到耶稣跟前,于是托人去叫耶稣说:“你母亲和你弟兄站在外边,要见你。”耶稣听了之后回答说:“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的弟兄?”就伸手指着门徒说:“看哪,我的母亲,我的弟兄。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
当我们初看这段经文,好像感到主耶稣在这里的表现是令人难以理解的,他的母亲和弟兄出于关心,好心来找他,但他好像表现的是对他们的疏远和否认。主耶稣是在教导我们要建立属灵的亲情而忽略肉体的亲情吗?显然不是。因为根据圣经的一致性教导,“人若不看顾亲属,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还不好。不看顾自己家里的人,更是如此。”【提前5:8】并且在主耶稣钉十字架的时候,也曾将自己的母亲交给门徒约翰照顾。所以,这段经文一定不是教导我们疏远肉体的亲情。
那这段经文是什么含义呢?
1:因信成为神家里的人
我们要知道此时的主耶稣已经和在家中的主耶稣完全不同了,现在的他已经正式开始进行弥赛亚的工作,建立他属灵的国度了。前三十年中,主耶稣已经尽到了在家中的本分,分担家务、抚养弟弟妹妹,但现在弟弟妹妹已经长大,也有了照顾父母的能力。而现在他要尽的则是自己在神家的本分。而神的家不是根据血缘,不是根据肉体关系建立的。而是依据信心,依据听道而又遵行而建立的。
当众人问耶稣:我们当做什么才算做神的工呢?主耶稣回答说:信神所差来的,这就是做神的工。所以我们看到,和神关系的恢复和建立,是靠着信心,而真信心的表现则是听道而又遵行。
我们查考以色列历史会发现,无论是扫罗的政权还是大卫的政权,
在重要的位置上都会优先考虑亲属的任用,扫罗的元帅是押尼珥,是扫罗的堂兄弟【撒上14:50】,大卫的元帅是约押,是大卫的亲外甥【代上2:16】,这很容易理解,因为这样安排更让人放心。
但是在神的家里却不是这样,在神家真正的相爱和合一不是因为血缘关系,而是因为相同信仰,因信主耶稣基督我们在主里成为一家人,成为神家的人,同有一位父神在天上。
这对马利亚和耶稣的兄弟是一个很重要的提醒。感谢主,我们看到,当主耶稣复活后,马利亚在等候圣灵降临的团队中迫切祷告;我们也看到主耶稣的弟弟雅各成长为为初代教会的柱石,并在写作雅各书时,用主耶稣基督的仆人雅各,而不是主耶稣基督的弟弟雅各自称;我们还看到了主耶稣的另外一个弟弟犹大也写作了犹大书勉励教会。他们都是有福的,因为他们不仅是主耶稣在地上暂时的亲人,也是主耶稣在天上永远的亲人。
2:神家的人当彼此相爱
当我们都因信成为身家里的人,我们就要在这个我们属灵的家中学习彼此恩待、彼此相爱。因为我们都是属灵的家人,是同有一位父的弟兄姐妹,用像基督一样的爱彼此相爱,也是我们身上最大的见证和记号。
盼望我们都可以被主点亮也为主发光,盼望我们也都能彼此相爱,愿上帝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