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分享的是记载在路加福音17章11-19节的内容,当读完经文我们会发现,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段内容——十个麻风病人得洁净,告诉了我们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蒙恩的人应该感恩,但却是一个我们常常学不好的功课——在生活中成为一个感恩的人。
当我们思想“感恩”,我们发现人们对这个品格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误解:有人认为感恩是一种很肤浅的情感,一种精神上的捆绑,像是一种人为刻意渲染的假大空的感动,所以“感恩”在现今的社会渐渐被边缘化了,于是我们随处可见锦衣玉食却不满足的孩子,也随处可见衣食无忧却不快乐的成年人。其实,感恩是一个很美好的品格,也是一个人属灵生命成熟的表现,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首先受亏损的一定是他自己,因为不懂得感恩的人不容易快乐。
在圣经的教导中,多次提到我们要成为一个感恩的人:
【诗50:23】凡以感谢献上为祭的便是荣耀我。
【诗95:2】我们要来感谢他,用诗歌向他欢呼。
【弗5:4】淫词、妄语和戏笑的话都不相宜,总要说感谢的话。
【弗5:20】凡事要奉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名常常感谢父 神。
【腓4:6】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 神。
【西2:7】在他里面生根建造,信心坚固,正如你们所领的教训,感谢的心也更增长了。
【西3:15】又要叫基督的平安在你们心里作主,你们也为此蒙召,归为一体,且要存感谢的心。
我们回到今天的经文中,来学习感恩。
一:蒙恩的人——10个
【经文】耶稣往耶路撒冷去,经过撒玛利亚和加利利,进入一个村子,有十个长大麻风的迎面而来,远远地站着,高声说:“耶稣,夫子,可怜我们吧!”耶稣看见,就对他们说:“你们去,把身体给祭司察看。”他们去的时候就洁净了。
当主耶稣经过撒玛利亚和加利利,要往耶路撒冷去的时候,进入了一个村子,在这个村庄里首先迎接耶稣的却是十个长大麻风的病人,他们对主有着极其迫切的需要,但因为自己得的是传染性的疾病,因此只能远远站着、高声喊着说:“夫子,可怜我们吧。”喊叫声此起彼伏,连绵不绝,因为他们的生命迫切的需要主的怜悯。
主耶稣看见了他们的需要,便对他们说:把身体去给大祭司查看。主耶稣这句话不是在推脱责任,而是在宣告医治。因为按照律法的要求,祭司会在两个时间段查看麻风病人的身体,一是在确诊的时候,二是在痊愈的时候。我们来看,在利未记13章记载了关于麻风病「确诊」的条例:当一个人在身体上有了疑似大麻风的灾病,人要把他带到祭司面前,祭司要很严谨的查看他灾病的发展情况,来断定他是不是得了大麻风,是否要定为不洁净。当一个人经过严谨的察看过程,被祭司正式断定为不洁净之后,这个人就要被赶到营外,离群索居,不能再参与正常的社会生活,并且要撕裂衣服,蓬头垢发,蒙着上唇喊叫说:不洁净了,不洁净了,好提醒人与他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与他接触。
△祭司查看麻风病人身体
在利未记14章记载了关于麻风病「洁净」的条例:当一个人的麻风病得洁净之后,要带他去见祭司,祭司要出到营外去查看他的身体(出到营外是因为在确认洁净前,还未被正式接纳),若见他的麻风病痊愈了,就要为他行洁净的礼——取两只洁净的活鸟(很有可能是麻雀,因为马太福音中曾提到过两只麻雀不是卖一分银子吗,很有可能是买来行洁净之礼用的),除两只活鸟外还要预备香柏木、朱红色线和牛膝草(有可能是用朱红色线将牛膝草绑在香柏木上,起到板刷一样的作用),祭司还要吩咐人用瓦器盛洁净的活水,将一只鸟宰在上面,再用另外一只活鸟,并香柏木、朱红色线、牛膝草蘸在掺了鸟血的活水之中,撒在求洁净的人身上7次,就定他为洁净,并将活鸟放在田野里。一只鸟象征着为了他的生命得洁净而死,一只鸟象征着得洁净之后才有真正的自由。
在行洁净的礼之后,求洁净的人要洗衣服,并剃去身上的毛发,用水洗澡,然后可以进营,只是要在自己的帐棚外居住七天。第七天,要再把身上的毛发都剃了,并要洗衣服、洗身,到第八天献祭,献祭之后便可回归家庭与社会。
从这些旧约律法的条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祭司只能判断一个人有没有得麻风病,却没有能力医治一个人的麻风病,因此,主耶稣的这句话是带着生命的大能宣告医治。
十个麻风病人非常明白主耶稣这句话的含义,因此他们迫切的去把身体给祭司查看,奇妙的是,在他们去的时候,身体就都洁净了,无一例外。十个麻风病人,同一时间得医治,这完全是主的恩典,他们的人生也就此被主改写。他们的生命以及生活的改变是因为他们遇见了主,他们的难处被主看见,他们的生命被主进入,主耶稣的进入给他们的生命带来了祝福和医治。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需要主耶稣的进入,我们与人的每段关系也都需要主耶稣的进入,当一个家有主耶稣进入的时候,这个家庭就蒙福,当一段婚姻有主耶稣进入的时候,这段婚姻就蒙福。就算我们现在站在蒙恩得救者的地位上,或许我们已经成为主的仆人被主使用,我们仍然需要让主耶稣进入我们的生命,方方面面的影响我们的生命,因为我们还有那么多的不完全。
只有被主耶稣进入的生命才是真正有福的生命。
在上个月月底,也就是10月31号,在河南郑州有一位刚刚加入教师行业两个多月的女老师留下遗书,跳楼身亡,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3岁,当时我看到这条新闻为这个女孩感到特别惋惜,我多么希望她的生命有主耶稣的进入,这样她就有能力去面对外面的压力。李秀全牧师曾说,什么是压力?压力就是外面的力量比你里面的力量大,这就是压力,面对压力,我们需要的是能力。那什么是能力?能力就是我们里面的力量比外面的力量大,这就是能力。圣经告诉我们说,宝贝放在瓦器里,要显明这莫大的能力是出于神,不是出于我们。面对生活给的压力,我们需要从神而来,从里面而来的能力。
这是一个内卷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过去农耕时代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高消费、快节奏、竞争压力大、容错空间小,让每个生活在其中的人都感慨生活不易,于是人们给这个时代号脉并诊断道:这个社会病了。是的,这是社会是病了,但人们还没有找到真正的解药——让主耶稣进入。让耶稣进入我们的生命,进入我们的教育,进入我们的婚姻,进入我们的工作,进入我们生命中的方方面面。因为“倚靠耶和华、以耶和华为可靠的,那人有福了。”【耶17:7】
二:感恩的人——1个
【经文】内中有一个见自己已经好了,就回来大声归荣耀与 神,又俯伏在耶稣脚前感谢他。这人是撒玛利亚人。
在十个麻风病人在去找祭司的路上(我们不知道他们已经走了多远),但在他们听从主的话去的时候,大麻风就洁净了。或许在看到自己痊愈后,他们行路的脚步更快了,但是与此同时,却有一个人在看到自己痊愈后停下了脚步,往相反的方向走去,这是非常不同的一个举动。当大家都去寻找祭司证明自己痊愈时,他却回到主的面前,俯伏在耶稣脚前,表示感谢。因为别人首先看重的是恩典,但他首先看重的却是恩主。别人藉着恩典去生活,而他却藉着恩典认识赐他恩典的主。
我想,我们需要反思一下我们的信仰,是迫切的需要恩典,还是迫切的依靠恩主。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麦种出版社的同工所作的美好见证 :有一位姊妹,每个月都会为麦种出版社奉献500块支持注释书的出版工作,但这个月她却奉献了1000块。出版社的同工向其询问缘由,姊妹说,是因为癌症到了晚期,扩散了,基本放弃治疗了(言外之意是现在不需要那么多钱,可以多奉献一些)。同工安慰她说:如果治疗增加痛苦,就不要受这煎熬,为你祷告,前面就是光,就是那位爱的主。姊妹回复:靠着主,行完这死荫的幽谷……
看完之后非常感动,因为这位姊妹在生命不多的时候,还想要尽量多为主做些什么,她没有埋怨神为什么没有保守看顾,自己热心奉献,病情没有好转,反倒扩散……她没有抱怨,因为她爱她的恩主超过爱恩典。
当这个人来到耶稣面前感谢的时候,作者路加特别强调,这人是撒玛利亚人。我想,他的感恩和他的身份是有一定关系的,他的感恩或许有这几个方面的原因:
1:认识自己本相(麻风病人)
在耶稣的时代,麻风病是不治之症,麻风病会导致病人皮肤、肌肉溃烂,因此常见麻风病人出现肿胀的“狮面”、残缺不全的五官,以及粗大的关节。并且在麻风杆菌的影响下病人失去痛觉,其实,痛觉是上帝对人类的保护,可以帮助人避免二次伤害。但麻风病人无论是从火中赤手拿土豆,或是手被割破,都不会觉得疼痛,也因此不会停止一些损伤自己的动作。在当年印度的恶劣环境下,许多住院的麻风病人,早晨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手指、脚趾不翼而飞。经过调查发现,这些病人的手指、脚趾是被夜间来的老鼠吃掉了,失去痛感的病人只能到早晨醒起才看到这个事实。”因此,麻风病也被称为“无痛之痛”。
根据以色列人的律法,一个人确诊麻风病后要被无限期的隔离在城外,生命只能随着每天的日出日落渐渐凋零。
但是他遇见了主,主改变了他人生的走向,因此他来到主的面前感恩,因为他知道主为他成就了何等大的事。不知道大家在偶尔回想过去的时候会不会有“后怕”的情绪,在我回想过去的时候有时候会出现这种情绪,因为在过去很多选择的关头,如果不是主的慈绳爱索在牵引,真的不能想象自己在过什么样的人生。
一个人在主面前有多感恩,往往取决于对自己的过去和本相有多认识,一个人越认识自己的本相,就越认识恩典的可贵。就像使徒保罗,看自己为罪人中的罪魁,于是颂赞主的恩典何等的长阔高深无法测度。
我们知道,麻风病在圣经中是有象征意义的,在诗篇51篇,诗
人大卫将大麻风与罪发生联系,在他犯罪后,他向主祈求:“求你用牛膝草洁净我,我就干净;求你洗涤我,我就比雪更白。”
大卫用麻风象征罪再合适不过了,因为罪就像大麻风一样蚕食着我们的生命,它使大卫失去王的荣耀,也使我们失去身为人的尊荣,并且使我们在灵魂深处没有知觉,贪行种种的污秽,直到生命在无意义中被消耗殆尽。本来在生命的尽头等待我们的是上帝无怜悯的审判,是地狱的烈火,是永远的沉沦。但如今我们却站在称义的位份上,得着永活的生命,不再喝那愤怒的杯,不再承受那地狱的火,这是因为上帝救赎的大爱,这是我们人所能领受的最大的恩典。为此,我们就应该感恩。
二:明白自己不配 (撒玛利亚人)
另外,路加在记载这段经文时特别提到只有这个人是撒玛利亚人,其余九个人都是以色列人,撒玛利亚人和以色列人本来同属亚伯拉罕的后代,但是撒玛利亚人的祖宗在被掳期间因与外族人通婚,因此血统不纯正,被以色列人视为不洁净的,视为外邦人 。
以色列人对于自己的身份有种自豪感,认为他们是选民,祭司制度、律法、先知也都是给他们的,但正是这份自豪感却让他们忽略了这一切都是神的恩典。麻木,其实就是把恩典当做习以为常。我们喜欢把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称之为自然,其实自然都是恩典。就像我们回到家中,享受父母预备的饭菜,所铺的床铺,我们感觉很自然,其实这种自然都是因为父母的爱,都是因为恩典。
当九个以色列人看到自己被本国的夫子医治的时候,他们感到很自然,而只有这个撒玛利亚人却看到了自己的不配,因此他来到主的脚前向主所作的表示感谢。
我们也要除去生命中对恩典的“应分感”(应分感:应该如此 路17:10),当我们对恩典有应分感的时候,其实就是对恩典感到麻木了。说一个前一段时间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小事,我感觉挺有意思的,让我感到有应分感的人真的不容易喜乐:
前一段时间,妈妈给我买了一兜排骨,让我带回家放冰箱,什么时候想吃的时候可以炖着吃。隔了两天,我想给孩子炖冬瓜排骨吃,就把排骨拿出来解冻。解冻的时候我发现妈妈把够两三顿吃的排骨都放到一个塑料袋里,要解冻的话都得解冻。当时我的第一个反应不是为妈妈对我的关心和疼爱感到开心,而是在想她为什么不把排骨按照一顿的量,用小一些的塑料袋一袋袋的分好,这样我就不必把排骨全部拿来解冻了。
写到此处,有点惭愧,弟兄姐妹,我们生命里是否也有太多的应分感。
太太就应该给你洗袜子?父母就应该帮你带孩子?同事见面就应该别人先给你打招呼?在马路上别人就应该给你让路……当我们有太多应分感的时候,我们真的很难快乐,也真的很难不抱怨。有句话一直以来对我都是一个很好的提醒——爱人的时候要觉得不够,被爱的时候要觉得不配。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心态。
三:主的感慨——那九个人在哪里?
【经文】耶稣说:“洁净了的不是十个人吗?那九个在哪里呢?除了这外族人,再没有别人回来归荣耀与 神吗?”就对那人说:“起来,走吧!你的信救了你了。”
当这个撒玛利亚人来到主面前感谢时,主耶稣感慨说:“洁净了的不是十个人吗?那九个在哪里呢?”耶和华上帝曾经在伊甸园呼唤亚当和夏娃说:“你在哪里?”那是对犯罪堕落之人的呼唤,呼唤人要悔改;在这里耶稣感慨:“那九个在哪里呢?”则是对忘恩之人的呼唤,呼唤人要感恩。人们总是迫切的祈求恩典,却又快速的远离恩主,有人说:机场比婚礼殿堂见证了更多真挚的亲吻,医院的墙壁比教堂聆听了更多迫切的祷告。
随后主又对他说:起来,走吧,你的信救了你。这句话在圣经中往往代表着一个人灵魂的得救。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蒙恩的人应该感恩,而一个感恩的人会更蒙恩。他所得到的恩典不仅是暂时的身体得医治,更是永恒的生命得救赎。主盼望我们更感恩,因为主盼望我们更蒙恩。
希望主的话可以使我们的灵魂苏醒,并帮助我们成为一个时常感恩的人,不要再让主发出感慨:蒙恩的人不是10个吗,那9个在哪里呢……
愿上帝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