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人物比较研究》系列之:
第四篇、亚伯拉罕和罗得——智和愚的考量
一,相关经文
1,蒙召出走
【创12:1】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
【创12:4】亚伯兰就照着耶和华的吩咐去了,罗得也和他同去。亚伯兰出哈兰的时候年七十五岁。
【创12:5】亚伯兰将他妻子撒莱和侄儿罗得,连他们在哈兰所积蓄的财物,所得的人口,都带往迦南地去。他们就到了迦南地。
2,分道扬镳
【创13:1】亚伯兰带着他的妻子与罗得,并一切所有的,都从埃及上南地去。
【创13:5】与亚伯兰同行的罗得也有牛群、羊群、帐棚。
【创13:6】那地容不下他们,因为他们的财物甚多,使他们不能同居。
【创13:7】当时,迦南人与比利洗人在那地居住。亚伯兰的牧人和罗得的牧人相争。
【创13:8】亚伯兰就对罗得说:“你我不可相争,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争,因为我们是骨肉(原文作“弟兄”)。
【创13:9】遍地不都在你眼前吗?请你离开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
【创13:10】罗得举目看见约旦河的全平原,直到琐珥,都是滋润的,那地在耶和华未灭所多玛、蛾摩拉以先,如同耶和华的园子,也像埃及地。
【创13:11】于是罗得选择约旦河的全平原,往东迁移,他们就彼此分离了。
【创13:12】亚伯兰住在迦南地,罗得住在平原的城邑,渐渐挪移帐棚,直到所多玛。
【创13:13】所多玛人在耶和华面前罪大恶极。
3,舍命相救
【创14:11】四王就把所多玛和蛾摩拉所有的财物,并一切的粮食都掳掠去了;
【创14:12】又把亚伯兰的侄儿罗得和罗得的财物掳掠去了。当时罗得正住在所多玛。
【创14:13】有一个逃出来的人,告诉希伯来人亚伯兰。亚伯兰正住在亚摩利人幔利的橡树那里。幔利和以实各并亚乃都是弟兄,曾与亚伯兰联盟。
【创14:14】亚伯兰听见他侄儿(原文作“弟兄”)被掳去,就率领他家里生养的精练壮丁三百一十八人,直追到但。
【创14:15】便在夜间,自己同仆人分队杀败敌人,又追到大马士革左边的何把,
【创14:16】将被掳掠的一切财物夺回来,连他侄儿罗得和他的财物,以及妇女、人民,也都夺回来。
4,恒切代祷
【创18:23】亚伯拉罕近前来说:“无论善恶,你都要剿灭吗?
【创18:24】假若那城里有五十个义人,你还剿灭那地方吗?不为城里这五十个义人饶恕其中的人吗?
【创18:25】将义人与恶人同杀,将义人与恶人一样看待,这断不是你所行的。审判全地的主岂不行公义吗?”
【创18:26】耶和华说:“我若在所多玛城里见有五十个义人,我就为他们的缘故饶恕那地方的众人。”
【创18:27】亚伯拉罕说:“我虽然是灰尘,还敢对主说话。
【创18:28】假若这五十个义人短了五个,你就因为短了五个毁灭全城吗?”他说:“我在那里若见有四十五个,也不毁灭那城。”
【创18:29】亚伯拉罕又对他说:“假若在那里见有四十个怎么样呢?”他说:“为这四十个的缘故,我也不作这事。”
【创18:30】亚伯拉罕说:“求主不要动怒,容我说,假若在那里见有三十个怎么样呢?”他说:“我在那里若见有三十个,我也不作这事。”
【创18:31】亚伯拉罕说:“我还敢对主说话,假若在那里见有二十个怎么样呢?”他说:“为这二十个的缘故,我也不毁灭那城。”
【创18:32】亚伯拉罕说:“求主不要动怒,我再说这一次,假若在那里见有十个呢?”他说:“为这十个的缘故,我也不毁灭那城。”
【创18:33】耶和华与亚伯拉罕说完了话就走了;亚伯拉罕也回到自己的地方去了。
5,罗得的结局
【创19:12】二人对罗得说:“你这里还有什么人吗?无论是女婿,是儿女和这城中一切属你的人,你都要将他们从这地方带出去。
【创19:13】我们要毁灭这地方,因为城内罪恶的声音在耶和华面前甚大,耶和华差我们来,要毁灭这地方。”
【创19:14】罗得就出去,告诉娶了他女儿的女婿们(“娶了”或作“将要娶”)说:“你们起来离开这地方,因为耶和华要毁灭这城。”他女婿们却以为他说的是戏言。
【创19:15】天明了,天使催逼罗得说:“起来!带着你的妻子和你在这里的两个女儿出去,免得你因这城里的罪恶同被剿灭。”
【创19:16】但罗得迟延不走。二人因为耶和华怜恤罗得,就拉着他的手和他妻子的手,并他两个女儿的手,把他们领出来,安置在城外。
【创19:17】领他们出来以后,就说:“逃命吧!不可回头看,也不可在平原站住,要往山上逃跑,免得你被剿灭。”
【创19:18】罗得对他们说:“我主啊,不要如此。
【创19:19】你仆人已经在你眼前蒙恩,你又向我显出莫大的慈爱,救我的性命,我不能逃到山上去,恐怕这灾祸临到我,我便死了。
【创19:20】看哪,这座城又小又近,容易逃到,这不是一个小的吗?求你容我逃到那里,我的性命就得存活。”
【创19:21】天使对他说:“这事我也应允你,我不倾覆你所说的这城。
【创19:22】你要速速地逃到那城,因为你还没有到那里,我不能作什么。”因此那城名叫琐珥(“琐珥”就是“小”的意思)。
【创19:24】当时,耶和华将硫磺与火,从天上耶和华那里,降与所多玛和蛾摩拉,
【创19:25】把那些城和全平原,并城里所有的居民,连地上生长的都毁灭了。
【创19:26】罗得的妻子在后边回头一看,就变成了一根盐柱。
【创19:27】亚伯拉罕清早起来,到了他从前站在耶和华面前的地方,
【创19:28】向所多玛和蛾摩拉与平原的全地观看,不料,那地方烟气上腾,如同烧窑一般。
【创19:29】当 神毁灭平原诸城的时候,他记念亚伯拉罕,正在倾覆罗得所住之城的时候,就打发罗得从倾覆之中出来。
【创19:30】罗得因为怕住在琐珥,就同他两个女儿,从琐珥上去住在山里。他和两个女儿住在一个洞里。
【创19:31】大女儿对小女儿说:“我们的父亲老了,地上又无人按着世上的常规进到我们这里。
【创19:32】来!我们可以叫父亲喝酒,与他同寝。这样,我们好从他存留后裔。”
【创19:33】于是那夜,她们叫父亲喝酒,大女儿就进去和她父亲同寝。她几时躺下,几时起来,父亲都不知道。
【创19:34】第二天,大女儿对小女儿说:“我昨夜与父亲同寝,今夜我们再叫他喝酒,你可以进去与他同寝。这样,我们好从父亲存留后裔。”
【创19:35】于是那夜,她们又叫父亲喝酒,小女儿起来与她父亲同寝。她几时躺下,几时起来,父亲都不知道。
【创19:36】这样,罗得的两个女儿都从她父亲怀了孕。
【创19:37】大女儿生了儿子,给他起名叫摩押,就是现今摩押人的始祖;
【创19:38】小女儿也生了儿子,给他起名叫便亚米,就是现今亚扪人的始祖。
二,故事简介
亚伯拉罕的故事很多,本文只选取他和侄儿罗得有交集的经文,重点分析和思考两人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智和愚的考量”问题。
75岁的亚伯拉罕还没有儿女,他蒙召离开哈兰的时候,就带着侄儿罗得一起来到迦南地。后来当他们牲畜越来越多的时候,亚伯拉罕的仆人和罗得的仆人因为争牧地而发生了争执。作为长辈的亚伯拉罕就告诫罗得,骨肉之亲不能相争,并让罗得优先选择牧场地。罗得毫不客气地选择了东边水草丰美的平原地区,并不断的向着罪恶之城所多玛挪移帐篷。而亚伯拉罕则选择留在了迦南地。
后来发生了一场“四王联盟”和“五王联盟”之间部落战争。属于所多玛王的“五王联盟”战败,罗得和他的全部人畜都成了四王的俘虏。亚伯拉罕得知后救人心切,立即召集全部家丁318人,向胜利而归的四王军队发起进攻,居然胜利并且救下了罗得和追回了他的全部财产。
获救后的罗得并没有因为叔父的拼死相救而感动,他仍然带着家人住进了罪恶之城所多玛。当时的所多玛罪恶极大,耶和华神准备毁灭全城。当亚伯拉罕听说以后,还是因为担心侄儿罗得,就反复向神求告,神说只要这个城里有五十个义人,神就不毁灭这城,最后在亚伯拉罕的苦求下,把义人的数量从五十人逐步减少到十个人,希望上帝能收回成命而再次挽救罗得。所多玛城居然连一个义人也没有,上帝还是因着亚伯拉罕的求告而专门派天使带出罗得全家,但两个女婿因为不相信就同所多玛一起毁灭了,罗得的妻子虽然已经出来,但路上因放不下自己的财物而不停地回头张望,于是也变成了一根盐柱。
罗得和两个女儿逃到了琐珥,天使已经答应了他,放过靠近所多玛的琐珥,但罗得还是担心害怕,就离开琐珥跑到山上,住进了山洞里。接下来发生可更怕的悲剧:罗得的两个女儿居然先后把父亲灌醉后发生乱伦,大女儿生出了摩押,小女儿生出了便亚米,他们分别称为摩押人和亚扪人的祖先。
三,灵性思考
1,关于“智和灵”的思辨
上帝造人时除了给我们一颗超级大脑之外,其他的生理功能跟其他动物相比都差得很远:我们没有雄鹰的翅膀和视力,没有虎豹豺狼的力量、速度和爪牙,没有狗的嗅觉,没有猪的免疫力;我们没有御寒的皮毛,没有食草的胃;我们不能在天上飞也不能在海里游,就算在地上跑也连一只小猫小狗都追不上。然而,人类是万灵之长,稳居地球上所有生物链的最高端,这完全靠的是上帝给了我们一个超级大脑以及由此而具备的生存智慧。
上帝除了给我们一颗具有强大思维功能的大脑之外,还给了我们一颗追求生命价值的“心”。我们常说的“心智健全”就是指“智和灵”的关系问题,这里的“心”指的就是“灵”。“智”和“灵”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命体的根本标志,也是上帝特别宝贝人类的根本原因。
“智”是大脑机能,也是肉体血气而产生的;“灵”(或者心)则是上帝的形象,是上帝造人时吹进里面的那口气。在智和灵的关系上,上帝给我们的定位是:智为灵设,灵促智长。即智慧要为灵魂追求而服务,灵命的长进也促进智慧的增强。如果智慧不为灵魂需求而服务,那就仅仅是满足肉体需求了,如果没有心灵的统帅,人类就会因为智能的强大而成为所有生物中最败坏的动物。
人类始祖亚当在伊甸园里违约偷吃那个“智慧果”的时候,也就是直接破坏了上帝给予人类“智和灵”这个关系的基本定位。“智”不再为“灵”服务而为肉体血气服务,这是一个可怕的开端。直到挪亚时代,“人类终日思想的尽都是败坏”,“人既属乎血气,我的灵就不永远住在他里面”。如此这样,人也就不是人了,而成为全世界最可怕的破坏者、最丑陋的淫乱者、最邪恶的犯罪者、最失败的被造者,如此这般,造物主当然要毁灭。
2,关于“智”与“愚”的思辨
“智和愚”是人生之路特别是面临人生选择之时最关键的考量。我们把圣经里面的信心英雄放在今天世人的眼里来评价,估计绝大多数人都会给他们“愚蠢”的评价。比如亚伯拉罕放弃城市安逸的生活而跑到迦南放牧,肯定是“愚蠢”的选择;比如任凭罗得选择而放弃东边平原好的牧场也是“愚蠢”的;他自不量力带领318名家丁去跟得胜归来士气正盛的“四王联军”作战,也必然是自己找死的“愚蠢”行为;他冒着得罪上帝,且略带一点挑衅意味,名为义人代求而实则为救自己侄儿的私心,也实在是“愚蠢”的;他已经99岁了却还是相信上帝要赐给他一个儿子的应许,是不是很“傻”很天真?他遵行上帝的话,把自己宝贝的儿子以撒捆绑献为燔祭,这是不是脑子进水了?妻子撒拉死后,为买墓地被人家任意敲诈,是不是很蠢?
再来看看罗得,他的人生每一步选择,都会被世人认为是“智慧”的:他选择东部平原牧场当然是“明智”的;他逐步向着繁华的所多玛挪移帐棚,更是试探性的“智慧”;作为一个外来人,他能够快速融入所多玛城并使得全家得以在城里立足,足以说明他做人做事的能力和“智慧”;当所多玛王战败,自己全家被掳,凭着叔父的拼死相救之后,他已经坚定认为不再跟随叔父放牧,而要再次进入所多玛城做城里人,这也是“明智”之举;在所多玛毁灭之际,他带着全家仓皇出逃,来到附近琐珥小村,虽然天使已经答应不降祸到琐珥,他还是小心谨慎,离开琐珥跑到山上,这也是他“谁也靠不住,小心谨慎没错”的心态,似乎也是“智慧”之举。
从世人的眼光来看,罗得和亚伯拉罕的“智”与“愚”是泾渭分明,毫无争议的。然而,我们来看看结局如何呢?
亚伯拉罕离开城市来到迦南山地,虽然也是屡经挫折,但财富家丁迅速积累起来;他每一次看似“愚蠢”的行动,居然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他丧失东部平原牧场,却远离了罪恶之城所多玛;他看似自杀行为的救援行动居然也能成功,而且获得五王的敬重和赏赐,连至高者 神的祭司撒冷王麦基洗德也要亲自接见他并给他祝福,还接受了他的十分之一奉献;他傻傻的相信和等候,如今真的成为“万国之父”,他的后裔真的如海边的沙天上的星一样繁多。
而罗得的情况则完全相反,他看似每一次智慧的选择,却总是收获可怕的悲剧:他两眼盯住了世界的繁华,一步步向着罪恶之城所多玛挪移帐棚,结果却变成俘虏;他并没有因为叔父的舍命相救而感恩和反省,而是继续再次进入罪恶之城;毁灭之时,他还是没有思想为何天使过来救他,也不吸取女婿和妻子迷恋世界遭受毁灭的沉痛教训,而且还不相信天使的保护承诺,终于失去了获救的最后机会,最后,沉沦在醉生梦死,落下个败坏乱伦的结果,成为摩押人和亚扪人永远不愿提及的耻辱祖先。
我们中国人的祖先朦胧中感受到了“大智若愚”的天道密码,实在是触摸到了“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这个圣经真理。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所以魅力永恒,也在于它们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世人终生孜孜追求的都只不过是虚空与捕风。《三国演义》告诉我们“权谋之愚”,《水浒传》告诉我们“义气之愚”,《西游记》告诉我们“理想之愚”,《红楼梦》告诉我们“富贵荣华之愚”。而这些“愚”其实都是被历朝历代人们当成“智”而顶礼膜拜的,直到今天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红楼梦》里有一首《好了歌》很是经典: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无论圣经里的直接启示还是人类历史的普遍规律,都在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凡为上帝而活并信心坚定地遵行祂旨意的,在世人看来是大愚的实则是大智;凡为自己而活被世人普遍孜孜追求的看似大智的实则是大愚。属灵与属世在价值追求上是如此的格格不入,这也决定了“智与愚”的考量实在是决定人生根本的重大抉择。
3,罗得挪移帐棚给我们的警示
圣经里的所多玛、蛾摩拉是历史上真正存在的两座城市。这两座城因其罪恶滔天而遭受到上帝的毁灭,所多玛、蛾摩拉也因此成为罪恶的代名词。帐棚是游牧民族逐草而居的居所。亚伯拉罕挪移帐棚的方向和目标是筑坛献祭,一切按上帝的旨意而行;罗得挪移帐棚的方向和目标是远离草原,向着罪恶之城所多玛挪移。这形象的寓意了人生就像一个帐棚,我们每个人都是在向着上帝指引的属灵方向移动还是向着属世的罪恶之城移动这两者之间作出选择。
“聪明智慧”的世人当然都是趋之若鹜的朝着所多玛挪移帐棚,进去陶醉在醉生梦死的罪恶之中,被罪恶捆绑还喜罪乐罪享受罪最后因罪灭亡;没进去的也犹如飞蛾扑火一样争先恐后地去送死;也有很多拒绝福音而不信的人,就像罗得的两个女婿一样,当然也同世人一同遭受毁灭;软弱的基督徒像罗得一样也常常不由自主朝着罪城挪移帐棚,进去后还总是不顾圣灵的警告,总是恋恋不舍不愿离开;也有像罗得的妻子一样在被救的过程中还总是不断回头,这个“回头”是有限度的,生和死是有一条明显界限的,我们不要相信有些牧师宣讲的“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教导。圣灵是会不断的警告你和挽救你,但如果你错过了最后的得救机会,哪怕是短短几步之遥,你照样会因为“不住回头”而变成一根盐柱。
4,亚伯拉罕代求给我们的安慰。
《创世记》18章23-33节是非常有名的一段经文,很多牧师喜欢把它作为代求的经文来讲。仔细研读这段经文,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经文之外的秘密:
其一是从来都是对上帝绝对顺服的亚伯拉罕此刻却带有一种反叛精神,对上帝毁灭所多玛提出质疑之声。这对他来说简直是大逆不道。
其二是从来在上帝面前敬畏虔诚的亚伯拉罕居然有些贪得无厌,对上帝的慈爱退让得寸进尺,不断进攻。这对他来说简直是不可理喻。
其三是从来在上帝面前不谋私利的亚伯拉罕其实是暗藏私心,借着“义人”之辩想改变上帝旨意,救出他的侄子罗得。全知全能的上帝岂能看不出亚伯拉罕的企图?但还是步步退让,甚至在亚伯拉罕都不好意思再次祈求的情况下,吩咐天使专门要救出罗得一家人。
上帝为什么如此包容亚伯拉罕?亚伯拉罕的祷告祈求为什么在表面看起来很有问题的情况下也能如此有力量?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做一点分析思考:
第一,合神心意的祷告力量强大,不但必蒙悦纳而且还可以改变神的计划。
亚伯拉罕的祷告表面上带有一种反叛和质疑的不敬,但实际上恰恰符合了上帝之所以要定罪和毁灭所多玛的原因启示在里面。所以,上帝很有必要借着亚伯拉罕的质疑之声,向世人宣告所多玛恶贯满盈,连一个义人也没有。全城如果能有十个义人也不至于招致毁灭。就连罗得这么一个软弱喜罪的人,上帝也还是因着别人的代求而尽心尽力的去挽救。这告诉我们以下几条真理:
一是合神心意的祷告是具有强大力量的,也不在乎形式上的敬虔。只要我们认真研读圣经,细心体会神话语,我们为了神家事情尽心尽力,哪怕我们由衷的发出一声叹息,也能蒙神悦纳;
二是神是多么喜爱义人,因信称义的基督徒是人类的祝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如果教会兴盛,基督徒人数众多,就必然蒙上帝祝福。
三是创造万有的造物主也居然会因着信徒的祷告而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何等的恩典!
第二,爱神爱人爱弟兄、主内弟兄相互和睦彼此关爱是神所喜悦的。
亚伯拉罕蒙神拣选,他的家人也蒙恩成为神家里的人。神喜悦神家里的众弟兄都能相互关爱彼此和睦。主耶稣给门徒的新命令就是“彼此相爱”。
【约 13:34】 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
第三,为软弱的弟兄代祷必蒙祝福。
软弱的基督徒很多,弟兄间彼此相爱除了生活上彼此帮助、灵命上彼此关心之外,彼此代祷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兴旺的教会之所以能够吸引人,一个重要的因素就在于在圣灵的感动下,弟兄姊妹之间有一种完全区别于世俗世界的灵魂相融,这在现今这个充满欺骗和冷漠的世界是多么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