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秦岭南麓腹地的小县城佛坪完全出于一个极偶然的因缘。
西安的夏季热得让人窒息,于是想要在附近找一个可以容我躲过这个酷暑的所在。周围的确有不少的避暑胜地,森林公园很多,还有众多的秦岭峪口,但一番细致了解后感觉这些地方只适合做短暂的度假,想要度过漫长的三伏天加二十四个火老虎似乎并不合适。于是搜索秦岭中的小县城,无意中,佛坪便以它人口最少的标题映入眼帘,详细了解后便一门心思地认定了它。原因或许有很多,人口少,安静;通高铁,交通方便;引汉济渭的水源涵养地,没有任何污染性工业;风景优美、景点遍布,可游可休闲处众多;更有佛坪四宝(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吸睛……所有这些综合起来竟在不经意间让我认定了它,或许这一切偶然的后面都藏着一个必然,那就是母亲口中的秦岭经历在我心头蒙上的那层神秘面纱,还有我本性中渴望亲近自然的心理趋向。
高铁自西安向南一路穿越秦岭,随着越来越深入秦岭腹地,窗外的景色越来越美,山也越来越高。不到一小时的车程眨眼就到,下车抬眼的那一刻,四周郁郁葱葱的秦岭山脉就让我感觉身心一下清爽起来,深深地吸一口山间清新的空气,所有体内的暑热似乎在吐纳之间已化为山间的雾霭。
小城非常的安静,入耳的不再是汽车的轰鸣,只有鸟语虫鸣。先逛逛入住客栈所在的老街街景,古朴的传统古建筑群组成的老街上,各种客栈食肆酒馆商铺连檐接瓦,古朴的风格、墙面上各式精致的雕砖,还有这种安静祥和的氛围都是我喜欢的调调。最令我想不到的是,古街上还有一家图书馆,建筑风格与众不同,门前凸出了一个半圆形的门廊,带了一点希腊建筑风格,为古朴的中式古街平添了些许中西合璧的味道。
第二天清晨被窗前的鸟叫声唤醒,头脑格外清新,似乎好久没有睡过这样安舒的一觉了。爬起来还是照例先去逛县博物馆,博物馆位于游客服务中心,还有电影院,展览馆等等都在一座大楼里。去得早了博物馆还没开门,就和服务中心的两位工作人员聊天,他们更接近四川人的口音再一次提醒我,这里是陕甘蜀三省交界处,水系属长江支流的汉江。从他们口中得到很多信息,关于可游之处的美景与看点,如何抵达的方式、县城的生活成本、这里的房价如何被前来养老的西安人从两千元抬升到五六千元等等。
博物馆不大,也没有太多的文物,但介绍得还是比较详尽。从最早有人类居住的新石器时代开始到现代,主要分为两个板块,一是秦岭生态,这部分对秦岭追根溯源,全面介绍了秦岭的生态价值,它作为国家地理的南北分界线对气候、水系以及动植物等生态环境的深远影响,以及身居秦岭腹地的佛坪县为引汉济渭工程做出的重大贡献和牺牲。二是当地的历史民俗文化,着眼于过境的傥骆古道和子午古道,追溯佛坪发展历史,展示秦岭生态文化滋养下形成的“语音杂秦蜀,风俗兼南北”的文化特色。
接下来的几天便开始慢慢地游这座人口不足万人的小县城。县城之小可以在十几分钟里走一圈,也没有红绿灯挡路,不多的车辆和不多的行人似乎都在静静地诠释着它的不必存在性。但我不想走马观花,于是走走停停,看看风景,再和钓鱼的退休职工、农贸市场上带着各种山货摆摊的秦岭山里人聊聊天,知道了这条椒溪河里的鱼种,认识了好多奇珍山货、非遗产品,也了解了这些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的纯天然蔬果的价格行情,真可谓物美价廉的生活成本。
接下来便去解开心里的一个谜团。当时在搜索酒店信息的时候,看到不少价格高到一两千的高档酒店,觉得在这样一个小县城怎么会有如此高档的酒店呢?走进百鸟谷探访两家高档酒店,漫步在精心设计的玲珑小景间,听经理介绍温泉水的绵润、每一个房间的独特性和整体设计的理念与思路,坐在全县唯一可以喝到现磨高档咖啡的地方,凭窗听雨,还有那些不能区分度假与观光的游客对酒店的抱怨,看着眼前近在咫尺、满目青翠的秦岭美景,谜团便豁然得解。
继续深入百鸟谷,雨后的山里只有我一个游客,除了几个民宿客栈偶尔传出一点人声外别无人迹,陪伴我的只有连绵不绝的鸟叫声和虫鸣声,还有飞翔在各色花丛间硕大的蝴蝶。但我没有任何的孤寂感,连片入目的山茱萸、高大的野板栗树、野核桃树,还有密密匝匝的竹林,都让我分外享受这一刻的静美天地。如果可以久居,我便不想离开。
如果说静谧的山林是适合寻求放松静养的度假一族,那么大名鼎鼎的熊猫谷和熊猫繁育基地则是慕名景区的游览客最喜欢的去处。位于秦岭南麓的这片区域是国内熊猫分布密度最大、可遇几率最高的区域,也是首只极其罕见的棕色大熊猫丹丹被发现的地方,丹丹的标本如今珍藏在位于县城的西北地区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人与自然博物馆里。现在被圈养可供游客观赏的大熊猫在熊猫谷有两只,繁育基地有四只。虽然熊猫谷的名头很响,但交流过的所有人都一致推荐去繁育基地,一是熊猫数量更多,二是游客相对较少,三是熊猫基地是免费的。于是决定去熊猫繁育基地观赏这被称为“世界公民”的全人类稀有至宠。因为怕人太多嘈杂,特意选了周内的时间去,但人还是多,在叽叽喳喳的人群中观赏熊猫的一举一动,心里颇为这些带给熊猫的打扰深感抱歉,尤其是听到好多人在未对熊猫生活习性做过了解的情况下,轻易冠之以懒字定性,颇有些为熊猫鸣不平。也许熊猫也有些愤愤不平了,转眼之间爬上一棵大树,在上面静卧俯视着这群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游客,任他们在仰头惊叹的兴奋中获得新知。憨态可掬的它也激起了我的诗兴,为此戏题一首:
【仄韵五律】熊猫上树一解
不觅尘间友,品评抛脑后。
轻予懒字冠,无解悠怀寿。
黑白赖人知,山河凭我走。
一朝攀树登,堵尔芸芸口。
注:于佛坪熊猫繁育基地观赏熊猫时,听游人以懒字品评,因其不知熊猫仅食竹营养单一,唯少动多食以养生息的常识,众口飞沫之际,忽见一熊猫攀树高卧,引众人兴奋围观,遂有感而作。
如果想要观察野外生活的大熊猫,或是金丝猴、羚牛、朱鹮,就需要深入无人区,那是需要向导带路的,尤其是想要观察羚牛,是一件很危险的事,不仅因为羚牛性情凶猛,极具攻击性,还因为存在更多遭遇老虎、豹子、财狼还有毒蛇的危险,更有深山里瞬息万变的气候。前两天看到一个消息,说一位写诗的姑娘为了走李白曾走过位于此处的太白山脊失去了年轻的生命。其实我心里也有一丝想要略微尝试一下海拔较低地区的野外探险的想法,但应该不是这个时候,而是在做了各种软硬件的充分准备之后,也看有无此缘了。
要想让我爱上一个地方,她不仅要有幽静闲适的自然环境将养我的身体,还须有值得我驻足的人文底蕴陶冶我的精神世界。入住当天就在客栈柜台上看到了本土出版的两本文学期刊《汉中印象》和《佛坪文艺》,当即就问老板娘借了来读。《汉中印象》质量不错,主要侧重于政策策划、汉中人物和文化,算不上纯文学期刊。《佛坪文艺》是纯文学,包括纪实、小说、散文、诗歌、诗词等诸多文学体裁,质量不算太高,但于这个小县城已经足以让我感觉难能可贵了。老板娘还借给我一本陕西省作协会员、佛坪文化馆干部宋小明写的“精美佛坪”文化旅游丛书(一)《寻梦山水》。粗略阅读后对佛坪的自然、人文和民俗有了一定的了解。当发现依河而建、环境优雅的县图书馆时,便又走进去阅读更多关于本地的自然人文资料,也透过文字认识了不少出自本土的作家、诗人、民间艺人。譬如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碑林区作协副主席白忠德,他的同村乡党诗人刘黎平,民间艺人张锡贵等等。还有当年和如今一直在滋养着本土文学青年的佛坪中学三月河文学社社刊《绿苑》的存在。所有这些都让我看到了这秦岭深处文学的火种。
透过他们的文字,不仅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脚下这片土地和生息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读到了很多故事,关于这片土地上的人的故事、动物们的故事,以及人和动物之间的故事。那些深入无人区,几十年如一日在难以想象的孤寂和困难中守护着动物们的保护站工作人员,他们以其代表人物西河保护站站长熊柏泉的名字让我深深动容,更有牺牲了年轻生命的北大研究生曾周和三官庙保护站赵俊军,他们的逝去更让我对眼前秦岭的美景有了一种不一样的情怀。这里是每天都在上演着精彩故事的地方,这些故事在密林深处,在大自然深邃的怀抱中上演着,被人类聚焦抑或未知,但我想,它们一定在秦岭的记忆中永存。
这片宏阔高深、密林仙境般的存在让人着迷也让人恐惧。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仅牺牲了他们走进现代化工业时代的机会,为广大的北部缺水地区涵养水源,也在诸多环绕他们而生的珍惜动物群中,放弃了保护自己的农产家畜不受侵害的权力。但这蕴藏着无数山珍宝物的秦岭也回馈了他们外界无法享有的健康生活环境,他们也在此持守着不干预自然而适度获取自然资源的健康无污染生活方式。且不说那些野生山珍在后工业化时代的餐桌上是多么的备受欢迎,农人们不施化肥农药、自产自销的蔬菜水果就提供了慢性自杀的现代国人可望不可即的最基本入口防线。在白忠德著的《斯世佛坪》中,更是读到了当地野蜂蜜解了毒蛇剧毒的故事。自然的力量是神奇的,它自有一套逻辑和链条维系着生态的平衡,让生活其中的任何生物都能够有适度的空间和资源,虽不时发生着冲突,但却总能在自然的怀抱里得到安抚和纾解。
无怪乎这里的山民在进山采菇采药之前,都要心怀虔诚、净身吃素、沐浴焚香数日,才敢背着香裱和行装进山,一路见到古木古藤要拜,见到山泉奇石要拜,见了各种庙宇更是要拜。心诚则会收获颇丰,如果心怀贪念,且不用特有术语(譬如岩石要称为“胡基”,风为“霎霎”等),则会立时风起石滚,寸步难行,轻则伤重则亡。宿于山洞则会见山岳如镰黝黑如魅,满耳皆是树木走动倒地之声。篝火也会越来越暗,任你如何添柴都无济于事,更有甚者,柴火自动退散,火星乱溅,似有一手退柴搅火一般。抑或明明看到一窝千年老参,不禁喜出望外,及至奔将了去却什么也看不到,如发生幻视般让人不可捉摸……
这些记载和民俗都体现着明显的泛自然神论思想,且已约定俗成、根深蒂固。我觉得倒不是说来源于什么宗教思想,而是山民生于斯境,与这种环境互动形成的一种精神的相互支撑而已,同样属于这个生态系统自带的逻辑和链条之一环。或许,当我们独自一人走进山林深处,就可以对其理解一二了。
当我一个人走进百鸟谷,一路上看到硕大的马蜂,生性惧怕昆虫的我也不敢太过用力地驱赶,只是尽量躲避而已,心下总有一个念头,只怕伤了它或是激怒它会招来更大的麻烦。记得登上东山公园后遇到两家人带着小孩前后脚一起聚在山顶观景亭,他们离开后其中一个小男孩发现把水壶忘在了亭子里回来拿,再去追他父母的时候,赫然发现路边一条蜥蜴,吓得男孩跑回来向我求助,让我带他过去,我便牵着他的手把他安全送过蜥蜴所在路段,等我回来时蜥蜴已钻入草丛。十几岁的男孩子并不仅仅因为年纪小而害怕,我想他的心理其实和我的一样,除了对蜥蜴本身的惧怕外,还有一种特定环境中的特定心理,那一刻,其实是对自我在强大莫测的自然面前渺小存在的体认。
这种心理和由此而形成的民俗,在具有同样特性的自然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一如湘西、一如西藏、云南、贵州等等的深山老林里。如果硬要扯到宗教信仰,那么佛坪普遍存在的是佛教,它的原名就叫“佛爷坪”。但这里还出现了一个宗教上来说很少见到的现象。
这里有一座始建于明朝,重建于清代的庙叫“三教殿”,意即一座庙堂同时供奉老子、孔子和释迦摩尼,所谓儒释道三教合一。我觉得这种现象正反映出此地居民“凡神必拜总没错”的思想认知,正是身处秦岭深处这样的环境使他们并不在意谁真谁假,只在乎自身能安全在此境度日就好,其实带有很原始的宗教性。就如古希腊的神庙以自然万物化身众神一样,是渺小的人类对大自然朴素而原始的认知。
文明或许随着高铁的开通正一步步开化着这些朴素原始的认知。街上衣着时尚的人们让你看不出城乡区别;和外地人交流皆能操一口纯正的普通话,加上无论大人小孩,都那么热情而落落大方的欢快交流;顺畅的网络服务;携程和阿里巴巴分中心的入驻;还有本地政府商务服务平台的打造,都让你无法给这座小城冠以“闭塞”二字。尤其是他们随和热情的性格,打消了我对此地最后的一丝顾虑,那是来自未至之前看到的资料介绍,还有母亲讲述过的幼时故事,那次舅舅遭土匪绑架的惊险秦岭之徙给我的印象。
匪患已为尘烟,文明正在迈进,古老而神秘的秦岭文化也许会继续保留着她想要保留的神秘面纱,也会继续揭开她愿意给世人一窥的冰山一角。
最后,我想以在三教殿村看到的一户人家的庭院结束此文。上图就是我路过时拍的照片。这是一个被主人打理的精美整洁的庭院,它散发出来的生活情调正是我梦寐以求的。于是很想租主人一套房来住,去他家一楼的餐馆吃饭时,店主说庭院主人和他是亲戚,楼下这一排店铺租给了各商家做生意,二楼他们自主,三楼整层租给了保险公司办公,已无空房了。的确很遗憾,但如今租到的一套房子也很满意,此后,算是落脚佛坪,可以慢慢深度体认和探究这秦岭深处的美丽小城了。
这个小院也激起了我的诗兴,曾为它赋诗一首:
【七绝】秦岭人家
密林深处有人家,饮罢清流赏落霞。
鸟语虫鸣听左右,声声尽是水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