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知道逻辑思维能力很重要,但该如何从小培养,让孩子能因应快速变化和信息爆炸的世界?
近年来,由于网络信息的大爆炸,专家学者屡屡在媒体上呼吁,在这个世代人人都需要有逻辑思维,以免被错误的讯息误导。家长们也开始担忧,希望孩子都能培养出“逻辑思维”这个好东西,但究竟要怎么训练?逻辑的定义又是什么?今天让我来跟大家分享。
一般来说,所谓的逻辑思维大致上可分为演绎(deduction)和归纳(induction)两个方向。这两个名词,我先不做复杂的解释,而是以医生的生活来举例:当医生在看病人时,所使用的就是“演绎逻辑”,藉由聆听病人的症状(发烧、咳嗽、肌肉痠痛),进而推论有可能是得到流感病毒。但是当医生在做临床研究的时候,使用的却是“归纳逻辑”,先不替任何一位病人做诊断,而是将一百位病人的症状搜集起来分析,发现上述症状的人,虽然呈现更高的机率是流感病毒感染,但不只是流感,新冠病毒、腺病毒等也都有类似症状,这就是另一种归纳逻辑。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演绎逻辑在一般人的生活中,其实是比较常使用的。人类藉由过去的经验,来推论事情的真伪;归纳逻辑则是跳脱出框架,试图建立一个新的规律。所以医生的大脑常常互相打架,导致讲话反反覆覆,让人很难理解,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哈哈)。
逻辑力和语言、数感相关
拥有演绎逻辑的大脑,说起话来特别有条理。举例来说,有一种演绎逻辑,叫做线性与顺序概念(linear-order),比如:我家的狗比隔壁的狗大只,隔壁的狗又比路边的流浪狗大只,可得知我家的狗比流浪狗大只。当我们使用这种线性与顺序概念思维时,大脑的双侧顶叶区块会发亮,而这个区块刚好也是我在演讲时,大脑会发亮的位置。所以会说话的人,并不只是伶牙利齿而已,要把一件事说得清楚,大脑必须将讯息去芜存菁,逻辑感也需要非常好。
演绎逻辑也和数感相关。剑桥大学莫姗以博士(Dr. Kinga Morsanyi)曾经针对一群十岁的儿童进行研究,她观察有些数学不佳的孩子,发现他们并不是不聪明,而是演绎逻辑中的空间概念不佳所导致的结果。这或许也可以间接证明,我们身边常常有各科都不错、唯有数学极差的高材生,却很少见到数学好、但其他某学科很糟糕的孩子。数学好,代表孩子逻辑思维强,其他学科就算不拿手,通常也不至于太糟糕。
培养逻辑思维三部曲
家长看到这里,可能想立刻上网搜寻补习班,来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但请先别冲动。
不需要上补习班,线上跟着小羊弟兄即可学习逻辑启蒙
目前暑期优惠八折 55.2元(69元)好机会不要错过
事实上,儿童的逻辑思考随着年龄会经历下列三个阶段:
- 1.来自生活经验:比如说,孩子发现下雨的时候地会变湿,所以当地面湿的时候,他就会推论刚才曾经下过雨。
- 2.来自凭空想象:除了生活经验,孩子会凭空想象不符合现实的情境,比如说,假设这世界上的动物都是绿色的,那狮子属于动物,所以狮子也是绿色的(即便这世上应该没有绿色的狮子)。
- 3.建立抽象概念:等到思维更加成熟之后,就可以理解更多抽象的概念,比如若依序出现三角型、正方形、五边形,下一个形状应该就是六边形。
创意让孩子逻辑感萌发
然而有什么方法,可以引导出上述的逻辑推理能力呢?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在2017年曾发表过一篇论文。他们针对学龄前儿童,先将他们分为两组:一组指派他们“创造型作业”(generation task),比如说请孩子画一颗心目中最好吃的苹果;另一组则被指派一项“局限型作业”(inhibition task),比如说,请跟老师画一模一样的苹果。完成作业之后,研究者发下考卷,让这些孩子进行“演绎逻辑”的能力测验,结果发现刚才执行创造型作业的孩子,演绎逻辑分数是更高的。
于是我们知道,原来培养孩子逻辑思维的第一步,就是增加各种生活经验与引导他的创意,不给予太多限制和框架。平常生活中,多和孩子以开放式问句对话,当他说“地上湿了应该是下过雨”的时候,可以多问他:“除了下雨,还有什么情形会让地板潮湿?”和他一起玩创意思考:是有人浇花吗?是小狗尿尿吗?还是汽车漏水呢?
孩子的生活框架愈单一,逻辑感就愈差。当然框架必须存在,但家长可以思考,如何让框架变得宽阔。比如孩子做家事的时候,难道只有一种方法?玩乐高的时候,难道只有照说明书才能完成?生活中选择愈多、创意愈多,大脑的推理逻辑就会愈完整,未来愈不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也更能适应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
作者: 黄從宁 来源:亲子天下网
除了《逻辑启蒙课》,还有《逻辑入门学》(适合12岁以上)、《修辞学》、《汉语文法》、《如何阅读一本书·启蒙课》、《如何阅读一本书·少年版》,都适合8岁以上孩子学习了解详情请直接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进入